在接到换防的命令之后,四军在豫北地区,以及山西南部地区的所有部队,全部都向山西内部转移。
一夜之间,四军驻扎在外围的部队,便全部撤了回来。
而代替他们的驻扎这里的部队,则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
现在,这些8路军,可谓是要枪换炮。
华北战役的胜利,让他们基本上都换装了新的装备。
其中,绝大部分八路军士兵,装备的是日军的武器装备。
还有一部分,装备的步枪和轻机枪,以及迫击炮等武器,则是四军下属的兵工厂制造出来的。
这些武器性能,完全符合他们的标准。
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四军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在性能方面,要比38大盖还要好上一些。
因为38大盖的穿透力,虽然很强,但是杀伤力,却并不是非常大。
反倒是四军给八路军提供的这些武器装备,不仅仅穿透力很强,同时杀伤性也非常大。
基本上,可以和苏联人的莫辛甘纳步枪,以及德国人的毛瑟步枪相提并论。
这得益于夏阳,为这些兵工厂,提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其中就包括,许多后世才会研制出来的武器制造技术,以及钢材等关键材料的处理技术等。
这些相对来说,跨时代的工艺技术,能够帮助这些武器,在制造的时候,获得更多性能上的提高和稳定性。
换防的八路军部队,一共有三个师的兵力。
当然,在对外宣称的时候,他们说只有三个旅。
可是这所谓的三个旅,总兵力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了20多万。
不仅如此,他们在靠近防线的地区,还建立了根据地,用来巩固他们的后方。
如果说,和国军发生正面的大规模冲突,即便是前方的防线,遭受了猛烈的进攻。
他们也能够以后方作为依托,来进行游击战和迂回作战,通过空间距离来换取时间。
在山西南部,靠近中条山的地区,八路军的一个旅,刚刚驻扎到这里,就打探到一个消息。
那就是阎长官带领的晋绥军,已经从西安出发,开始向山西地区开进。
这一次,晋绥军一共出动了30万人,来接管山西地区的防务。
虽然说,晋绥军接管防务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夏阳的同意,但是阎长官已经发了电报给委员长。
而委员长的态度,却十分暧昧,他并没有拒绝阎西山的请求,但是却也没有明确的表示答应。
而是直接回复了一句——协商处理。
这么一句“协商处理。”可供双方商讨的余地,变多了很多。
而阎西山则料定,夏阳的军队,不敢和他在正面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便开始兴致勃勃的让手下的部队。向山西地区开进。
与此同时,在中条山地区的晋绥军部队,也都被他调动起来,去山西南部地区,侦察一下四军的防务。
如果说,四军真的不打算让他们进入山西地区,那么大规模的冲突一旦产生,他们也要做到有备无患。
驻扎在山西南部地区的主要部队,是陈将军的一个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