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日为期,学堂以后每月的今日要考试,用来检验孩子们一个月学得如何。老夫同简先生商量过了,每次考试前三名,可以免除下月的束脩,但连续三个月考最末尾的学童要被被退学回家。毕竟读书机会难得,谁不珍惜就不要占着位置,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余孩子。”
众人赶紧应声,“先生放心,我们一定监督孩子好好读书。”
“对,先生,孩子不听话,你就挥戒尺,我们不心疼。”
“严师出高徒!”
众人生怕孩子们听不到,声音很大,不但说给先生听,也是吓唬自家孩子呢。
果然孩子们都缩了脖子,突然觉得读书好似也不是那么美好……
很快,孩子们被带到了学堂里,按照大小个子,背着小手坐在新桌椅后。
学堂里前边,镶嵌了三块平滑的象牙色石板。
老先生拿起毛笔,在三块石板上,分别写了三个字,南周人。
“孩子们,今日是第一课,老夫来教你这三个字,南周人。”老先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神色添了几分激动,拿起戒尺带着孩子们读了几遍,末了讲起南周的简单历史。
从开国太祖如何征战天下,建国定都,一直到近年的灾荒,蛮人的入侵,边塞为保卫南周筑起的血色城墙。
孩子们听得是热血沸腾,小身板挺得笔直。
老先生最后才说道,“我们是南周人,世代生活在此,敬重这片土地,也要誓死忠于这片土地,懂吗?”
“懂!就是死也不做叛徒,杀蛮人!”一个胖小子胆子大,第一个应声,惹得众人都是笑起来。
老先生却是夸赞了胖小子,“对,这就是气节!记住你们今日听到的,听不懂也不怕,以后长大就懂了。来,跟着我读,南周人!”
“南周人!”
“南周人!”
“我们是南周人!”
“我们是南周人!”
院子里,男女老少足足聚集了几十号,但这一刻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人人都是骄傲兴奋,听得比屋里的孩子们还要认真。
怡安同刀大婶子、桂枝坐在灶间,刀大婶子偷偷抹眼泪,她家四个孙子,三个都在其中。
如今家里不缺吃喝,儿子儿媳都有差事,孙子也读书了,这日子真是前所未有的红火,处处都是盼头!
一晃又是三四日,学堂这边事事都捋顺了,孩子们很听话,老先生也因为有了差事,越来越容光焕发。
刀大婶子把灶堂的差事,简直当了自己的毕生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刀大叔晚上也住过去,偶尔陪着老先生说说话,好似也受到了熏陶,偶尔就冒出两个文绉绉的词。
怡安又送了一批鸡雏到后勤营的鸡舍,也把来学习的老兵教会了,暂时就没什么事要忙了。
她惦记着徐强和喜鹊这一对儿,索性吃过早饭就去大院看看,顺道接奶奶回家。
结果,到了大院儿,刚进门就遇到了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