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帝国开通了与明珠之源的航线后,帝国与明珠之源的星际贸易随即展开,并且贸易额在逐年增长。
参与到星际贸易商人也是不断在增加,往来于两地的货运飞船从未间断过,每年有海量帝国生产的各种商品被运往明珠之源。
最早的几批星际商人在明珠之源开展贸易并不是那么顺利,在很多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当时帝国派往据点的军队比较少,只能保证远途星系据点的安全,没有办法分出精力为商队护航,使得早期的星际商人只能呆在远途星系进行交易。
明珠之源虽然文明众多,但范围太广,由于交易地点的限制,能与商队进行交易文明数量有限,这使得第一批交易过后,后面的交易量减少非常快。
能来据点进行交易的多是附近的文明,距离太远的文明可不容易来据点交易,因为明珠之源的战乱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了,远距离航行安全是个大问题。
在这场战乱中,星际海盗倒是活跃起来,平常的时候各个文明的地盘防守都比较严,海盗们可不敢与一个文明的军队硬碰碰硬。
当到处都在发生战争时候,很多文明的地盘因驻军被调走了,防守力量不足,倒是给他们可剩之机,并且各文明也没有精力专门派军队追捕他们,他们经常在正常航道上打劫过往船队,使得星际间商业活动几乎为零。
此种情况,帝国早就考虑到,只是当时时间太紧,来不及安排,初期的贸易只能以据点为中心开展。
帝国军方一方面要保护据点的的安全,另一方面军方需要摸清明珠之源内部的具体情况,为帝国将来占领这里搜集情报,绘制星图。
适好商队不可能长期留在据点一个地方经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据点建成以后,生产出来的第一批战舰全部留下来作为内部使用,一部分增强据点的军事实力,另一部分用于组建商队护航编队。
由于帝国的军队不可能直接担任商队的护航编队,而帝国法律又不充许商队自己组织准军事力量的护航队,所以这个护航编队的组成比较特殊。
护航编队采用军民合作的方式组建,即帝国军方提供战舰及关键位置技术人员,作战指挥人员,由商队自己从帝国及附属文明招收一部分退役军人及技术人员组成。
这样一来,护航编队在为商队护航过程中,既能有效保护商队安全,又能顺便为军方搜集明珠之源各文明情报,测绘明珠之源内部的详细星图一举两得。
在解决了商队护航问题后,商队的货船得以在广扩的明珠之源与各个文明进行交易,使得贸易额快速增长。
自从帝国打开了明珠之源这样一个庞大得无法估量的商品需求市场之后,双边的贸易额是年年增长,极大的拉动了帝国内部的经济发展。
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中,帝国再没有任何大的扩张行动,一直埋头发展,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科技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帝国的综合实力得到快速提高。
一百多年前,帝国当时占领的星系达到两百五十多个,拥有生命星球更是高达三百个,壃域横跨一千八百光年,可以说地盘非常大。
这当然包括帝国与明珠之源之间航线上的一百多个星系,及帝国之后紧接着开通的与太阳系之间航线上的星系,以及太阳系周边的星系。
当时帝国人员只有区区一百多亿,平均算下来一个生命星球只能分配到三千多万人,人口主要集中在炎黄星周边三十多个星系,其他很多星系只是占领了,但上面没有一个人居住,更谈不上开发,只留下一些监控设备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