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数字存储系统与现在的电子储存系统不同,它是由4个碱基“字符”来完成,而完全不同于现在所用的“0”和“1”两个字符来完成。
这些机构开发出的这种硬盘读取数据时速度太慢,制作成本太高,普及应用不大可能,并且市场也不可能接受读取速度慢的数据盘。
对于储存数据的方式而言,目前技术还是太差,重复过多,并且错误太多,不是四进制编码。
莉娜给出的DNA储存技术,是通过生物子芯片来实现的,就是把生物子芯片溶入生物体内,在生物生长过程中,不断的改造个体,使之生物体某个部位可以用作储存载体。
王星海打算用澳洲美利奴羊毛做为储存载体,这种羊产毛量大,只有养上一对就可以满足整个工厂前期的需求了。
根据莉娜说,这算不得真正的DNA储存的原始技术,只是为了早点推广,这是个取巧办法。
真正的DNA原始储存技术是还是人工合成DNA,不过现在用这种办法成本太高了,吃力不得好。
用这种取巧办法生产出来的DNA盘可以达到市面上固态盘的读取速度,但是储存量与世界上研发机构公布的数据上比要打折扣。
因为使用材料为生物体某部分,同样重量的情况下,里面含DNA量要比人工合成的量小了很多倍,DNA只是细胞中的一部分,但是这种方法制作很方便,成本低的吓人。
对于王星海来说,整个技术最关键的地方有两个,四维进制的程序编码与二进制程序编码数据交换软件系统,另一个是与计算机的连接硬件。
如果不是莉娜这里有先进的交换系统技术,用市面的上的技术,那储存数据量上更是打大折扣,但不管是多少折扣,相对机械盘来说,那是容量翻了不知多少倍。
还好王星海大学时比较喜欢计算机,虽说不精通,但很多程序能看懂,他把莉娜传给他的知识及整个交换软件系统,包括迪尔文明中的原代码全部认真学习了一遍。
以他原师的领悟能力,很短时间就把当世的一些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技术学的差不多,过目不忘加上超强理解能力太利害了。
几天时间算是把这个软件系统原理搞明白,只是王星海怕别人破解了这个软件系统,不得不特意用迪尔文明的语言编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编译器,这样一来无论如何,外面没有人能解破的了这个系统。
对于硬件系统,大部分工作交给公司的技术人员完成,有一部分则是自己动手制作,最后一起组装。
11月底的时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王星海带领的十来多个人团队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一个实验版的DNA盘。
因为只是工程测试盘,这个盘里面只是装入了两根羊毛,便就算是这样,这个盘的容量也高达2TB左右,通过接入计算机,测试到读取数据速度跟普通机械盘差不多。
整个测试下来,这个盘没有出来任何问题,算是达到了研发要求,其实这是盘王星海留了一手,本来读取速度可以达到固态盘速度,但特意在软件上限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