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任防御之责,相当于哨所。
《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后于道路隔十里设长亭,隔五里设短亭,供行旅停息。
亭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
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灞桥长亭,多于此送别。
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至潼关汇入黄河。
潼关北与芮城隔黄河相望。
灞河、灞桥、灞柳、灞亭,古往今来,竟让无数人为之“倾倒”。
送行者皆至此桥,折柳与行人赠别。
“柳”与“留”字音相谐,取眷恋之舍、殷勤挽留之义。
滋水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