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员少,至少让他们后勤压力问题有所缓解,虽然这样的想法有点可耻,如果要给他选择,张云飞宁愿选择后勤压力把他压的喘不过气来。
不过现在虽有所缓解,但是部队要发展,这个问题不得不重视。
现在鬼子完成了对太行地区的扫荡,把注意力转向冀中地区,他们暂时还算安稳,可不得不早做打算。
这个问题张云飞跟赵文洲和钱德明商讨良久,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没办法,八路军就这条件,从来就没有富裕过,一直处于温饱线以下,对于物资补给本来就是一大难题。
这时地方上同志倒是传来一条情报,那就是日伪军砍伐了大量的树木,运往建阳地区,不知道用意是什么。
根据后继确切的情报,鬼子想在金沟河和白涧河等一众河流间架桥。
对于这一情报张云飞非常重视,日伪军现在虽然没有大行动,但是对于他们的封锁并没有任何放松。
这次他们搞出的事情,目的也非常明确,建阳是山区,而且是太行脚下的山区县,地势比其他地区的地势都要高。
除了山石多,还有众多的山涧河沟,人类生存,水源是必不可少的,庄稼更是需要水源。
而且这个干旱的年景,水源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控制了水源,就相当于控制人口。
而想控制水源,自然不可能在所有山涧河流,甚至山泉边全都布置兵力,第一他们没那么多兵力,第二要是搞的那么分散,不是给八路各个击破的机会吗。
所以日伪军做法就是加强这些水源充足的地区道路通畅,在这些山涧河沟上多架桥。
使得整个地区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使得部队的行军速度更加畅通无阻,沿途鬼子据点武器弹药,粮草物资运输,更加安全。
这些小河沟虽然不深也不宽,但是胜在多,八路枪一背,跳河直接趟过去。
而鬼子可不行,他们的物资辎重可不少,一条小水沟就能挡住他们的路线。
事急从权,战时的确也挡不住鬼子的步伐,但是却会增加额外的损失,毕竟鬼子兵背着不少粮食等物资,过一次水,多少都要损失一些。
而且一些重装备,也不容易通过,这也会拖慢行军速度,根本就无法和机动速度很快的八路比。
而在这些小河沟建桥就不一样了,这些小河沟都不深,建简易的河桥其实没多少难度。
对于普通村民来说,可能要出工出力,有点不划算了,可是对于鬼子来说,这点人力物力真的不算什么。
很多时候都还由伪军出力,而有了这些桥,就不一样了,使他们对该地区的控制力更强了。
一旦有了情况,能立即出兵,能通过桥快速来往于小河两岸,不必涉水减缓行军速度。
而且有了河桥,平时也方便人员来往,缩短绕道的距离,对于沿河各村控制管理监控更加严密,也方便征粮运粮,进一步挤压八路生存空间,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