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论个人领军能力而言,不说张恪,光是李秀宁也能甩他十万八千里。
左思右想之下,何潘仁找到张恪摊了牌,这个关中南路总管他不想干了。
张恪初时一愣,等到听他把心里话一说,倒是对这个胡商有了新的认识。
何潘仁的顾虑在于,一旦有了战事,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把这三万多名兄弟带上死路,那样的话他既对不起张恪,又对不起兄弟,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心态,何潘仁请求向李仲文看齐,请求归于李秀宁麾下,统一受娘子军统领。
张恪挠挠头,看来有些事情是历史的宿命,这何潘仁转来转去还是转到了李秀宁的旗帜下面。
既然何潘仁对他自己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张恪也只好顺水推舟,把他交给了李秀宁节制。
这下子李秀宁可抖了起来,娘子军的名号虽然不响,却有七万兵马在手。
要说这个女人真的是天生当将军的料子,七万兵马在手,换做别人或许早就发愁了,可是她却更多地感到兴奋。
跟她有同样感觉的还有长孙无忧,自从她服下了花大娘给她的筑基丹之后,武艺没见长,倒是身体一天天强壮起来。
虽然仍然跟个纸片人一样,却精力很充沛,从头到晚陪着李秀宁忙来忙去的,丝毫不显得累。
李秀宁把持大方向,长孙无忧统管全局,两个人一粗一细,倒是相得益彰。
这些时间里,她们两个以打代训,顺手把周至县城给拿下了,顿时让娘子军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并以周至县城为中心,开始了四散征讨练兵。
对于她们的行动,张恪没有过于参与,只是在李秀宁问起时才会指点一二,他现在的心思放在河东战局上。
与别的地方不同,战时的河东,情报消息来的很晚很不准确,魏征已经全力安排,但是毕竟是战时,各种意外太多。
但是好在魏征与太原王家合作的还是很深入的,而这次王家又是李渊出兵南下的中坚力量,于是很多消息就这样传了出来。
知道了李渊的动向,张恪松了口气。
现在的河东战局完全是按照他的想法展开了,就连屈突通都在他和李秀宁巧妙的引导下,带兵过了黄河进驻了河东。
接下来,屈突通和李渊之间将会有一场恶战,只是不知道已经摆脱了桑显和的屈突通会不会创造一下奇迹。
河东战局现在诡异地停了下来,李渊和屈突通这两个老狐狸都没有动,李渊是被阻霍邑动不了,屈突通则在等待后续的粮草兵马支援。
不同的是,李渊现在谣言四起,纷传雁门关失守,王仁恭正在准备兵马攻打太原,整个队伍变得有些不稳定起来。
只是有一件事情他不知道,雁门关其实早就失守了,只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打着他的旗号,用着罗艺丢下来的印章,接收着他的粮草,李元吉那个草包并不知情罢了。
谣言一起就收不住了,不要说李家父子,连底层的士兵都知道了,大家的家小都在太原城,一旦太原失守,那岂不是连根让人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