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简单看了看。
履历这个东西只是很简单的东西,看不出什么。只能看到汪文盛什么时候入仕,在哪里当过官,做过什么事情等等。很简单的介绍。
朱厚熜没说话,继续听秦金的介绍。
“沈阳军民府同知王邦瑞。王邦瑞文武兼备,在地方几次围剿土匪都大获成功。且曾经在地方安抚过很多部落,熟悉地方土司的情况。王邦瑞地方经验丰富,非常适合去播州。”
王邦瑞这名官员朱厚熜倒是熟悉。
国子监整顿的时候,有不少学子因为成绩不过关被开除。其中有超过五个人出自于王邦瑞治下,因此对他进行了贬官。所以现在的王邦瑞才是沈阳军民府的同知。
说起来王邦瑞的资历也是很深的。
入仕十五年,早在正德年间就是广德知州。朱厚熜登基之后,担任过地方知府,升迁到朝廷担任过吏部郎中。本来前途也算是一片光明。
可惜到了地方担任提学使,也就是担任地方学政的时候,正好发生了国子监的事情。
因此直接贬了三级。
不过这只是程序,不代表朱厚熜对于王邦瑞有什么不好的印象。相反对于王邦瑞,朱厚熜的印象还是很好的。还没有入仕,就写过不少剿灭土匪的策略给地方官府。虽然因为年纪小,没有处理过政务,因此有些策略稍显幼稚,但已经是才气满满。
等入仕之后,政绩就更好。
担任地方官员之后,在缉拿盗匪方面非常有一套。不动用军队的情况之下,光是凭借着巡检和衙役就能够剿灭几百土匪。要不是碰到了国子监整顿,现在的王邦瑞甚至有资格坐镇一省。
朱厚熜在考虑。
丁汝夔、王邦瑞、汪文盛,应该选择谁比较好。
只是地方小官,并不需要廷推。吏部推荐之后,朱厚熜可以一言而决。。朱厚熜想了好一会,道:“王邦瑞吧。”
丁汝夔担任抚顺知府时间不长,加上抚顺很重要,这个时候不好调走他。至于汪文盛,朱厚熜真是不怎么熟悉。朱厚熜准备回去之后,从东厂那边好好看看汪文盛的履历。既然吏部推荐汪文盛,而且秦金把汪文盛和丁汝夔、王邦瑞放在一起,这个汪文盛肯定也是有过人之处。
“臣遵旨。”
秦金立马接旨。
心中很是高兴。一个正四品官员的调动,又不是朝廷重要位置,朝臣没有人出来反对。不过心中对于秦金是比较防备的。秦金多年在户部,从户部右侍郎开始到户部尚书,加起来有十几年的时间,在户部实力不弱。
成为吏部尚书之后,看起来没有多少动作,但该提拔的官员都能够提拔。
从之前推荐山东布政使杨守礼,到这一次让王邦瑞去播州,都做的悄无声息。虽然播州军民府知府不是什么大官,但却是非常有前途的职位。这样的秦金,已经具备成长为朝廷一个大佬的基础。
“播州其他的一些官员,主要从之前在贵州、云南当官的人当中选拔。包括之前去贵州、云南担任县蔚、教谕的官员,考核之后只要政绩合格,就优先给他们机会。这个吏部、都察院尽快的拿出方案。”
“臣遵旨。”
赏罚分明,这是上位者最需要的东西。
上位者可以刻薄,可以不近人情,可以不是好人。但成功的上位者,必须要赏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够聚拢人才。朝廷当年为了云贵两省的改土归流,让那些举人自愿选择去云南和贵州当县蔚和教谕。主要是从当地土司手中抢夺刑名和教化的权力。那些官员去陌生的,土司遍地的云贵两省,开展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朝廷的改土归流来说,这些一个个小官都是大功臣。他们做的事情,看起来都很小,但却是真正的千秋大计。有升官机会的时候,当然是要第一个选择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更多的读书人愿意去西南这种省份。
“往播州派遣的官员,必须要尽快的确定下来。等播州稳定下来,就立马去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