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臣也认为目前朝廷要做的事情太多,有些事情应该缓一下。”
内阁首辅费宏开口支持秦金。
费宏心中无奈。
陈九畴实在是太能折腾。
自从陈九畴去了山东之后,山东那可真是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陈九畴在山东,光是裁撤的卫所,到现在就有三个。丈量土地,更是闹得鸡飞狗跳。
弹劾陈九畴的折子,每天都有一大堆。
山东虽然不能说是科举大省,但山东出来的官员也很多。陈九畴丈量土地,推广一条鞭法,直接影响山东士绅的利益。他们在官场很有人脉,各种弹劾如雪片一样飞来。
要不是皇帝还算是信任陈九畴。光是这么多的弹劾,陈九畴就不好受。
再说,就如秦金说的那样,朝廷这两年要做的事情太多,很多都是花费大量资金的事情。“收复河套”,丰州筑城,集宁筑城,解决播州杨氏,还有一系列重要道路建设,以及水师部队剿匪,哪一个都是吞金兽。
每一个动不动就是上百万的投入。
户部哪里有那么多钱。
秦金每每看到这些开支,心里都是胆战心惊。惧怕到了年末,手中没有钱了。
朱厚熜听下面大臣的分析,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事情太多。
朝廷不应该铺开太多的事情。步子迈的太大,摊子铺开太大,很容易翻车。因此朱厚熜道:“那就告诉陈九畴,可以提前派人考察运河路线,做一份详细的计划。等朝廷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之后,就会支持他运河的想法。”
“是。”
“兵部和内阁对姚镆折子的意见朕看了,朕也同意。”
张经他们想要收一些彝族兵丁,包括接纳一些彝族部落。
兵部和内阁都是赞成的。他们把自己想法写进去,然后上交给了朱厚熜。朱厚熜也是赞成。本来彝族部落是不怎么会种地的,但随着大量汉人涌入西南省份,他们也开始学会种地。
而且越是下山和汉人接触的,越是可以拉拢。
因为相比起彝族部落,汉人这边的生活好很多。只要是人,都有共同性,都会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是一致的。张经准备用毕节军民府的土地,吸引一些彝族部落。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至于彝族兵丁,朱厚熜就更支持。
在西南省份打仗,这些熟悉当地气候的彝族兵丁,用处非常多。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情,用不着事事都请示朝廷。有些事情需要他们自己拿主意。若是打仗,总不能是朝廷指挥打仗。内阁告诉汤沐和梁材两个人,如果不是必须要请示的重要问题,一般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就行了。只要按时把情况汇报给朝廷即可。”
“遵旨。”
朱厚熜每天批阅的奏折很多。
能够专门拿到小廷议当中讨论的,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或者需要朱厚熜强调的事情。
梁材连想要招收彝族兵丁的问题,都给朱厚熜请示,让朱厚熜颇为无奈。准备战争,事情本来就多。如果事事都请示,那么朝廷忙死了,朱厚熜也累死了。而且还会耽误很多事情。这些事情应该立即做下去,而不是等朝廷的消息。这一等就浪费了一个多月快两个月的时间。
所以朱厚熜给汤沐和梁材更多的权力。
有些事情不需要请示。
说完了西南省份的事情之后,朱厚熜开始谈起另外的事情。也就是目前负责陕西马市的毛伯温的奏折。
“毛伯温奏折当中的卜儿孩,亦不刺都是些什么人?是朵甘原来的部落,还是其他什么部落?谁给朕介绍一下。”
“皇上,臣来介绍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