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
胡世宁点头,直接同意。
但他同时又道:“然吕经也曾有功于朝廷,在山东政绩出色。也因为如此朝廷才准备派他去四川担任按察使。现在虽然出现了披露,但不应该直接削职为民。而且臣认为朝廷不应该对于一名官员随意的削职为民,这是一种浪费。有些人不做事,就不会出事情。难道朝廷要全用这种官员?这一次的事情发生,正是因为吕经是一个敢于担当,敢于做事的官员。吕经有能力、有经验,这种官员让他回家,浪费他的才华。因此臣建议对吕经降职处理,然后戴罪立功。”
李承勋对于胡世宁很是恼怒。
瞪了一眼胡世宁,道:“皇上,吕经之事不严格处理,以后再发生此等事情,该怎么处理?”
“陈九畴都赦免了闹事的任城卫官兵。难道说吕经的罪名,比这些闹事的任城卫官兵更严重?若是朝廷只处理吕经,那么让天下如何看朝廷?以后那些卫所官兵是不是更加肆无忌惮的闹事。反正最后朝廷会安抚他们,反而是处理吕经这样的官员。这样处理反而是留下了隐患。”
胡世宁丝毫不让步。
李承勋和胡世宁两个私交甚笃的官员,在官场上一旦意见分歧,从来都是不会相让的。不管他们私底下私交有多好,一旦处理事情的时候,都是寸步不让的主。
朱厚熜在上面听着李承勋、高友玑和胡世宁之间的分歧。
想了好一会,道:“对于一名官员,只要不是无可救药,朕都认为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一棍子打死那些做事情的官员,对于朝廷来说是损失,对于官员来说太残酷。吕经处理此事略显急躁,差一点酿出兵变。现在既然事情算是圆满结束,朕想应该给吕经一个机会。”
“皇上圣明。”
胡世宁很高兴,皇帝能采纳自己的意见。
李承勋有些不满意。
但想了想,还是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李承勋虽然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但他是正儿八经从地方大员走到现在位置的。朱厚熜说的一席话,还是很有感触。
“贬官,就按照陈九畴的意思。吕经贬到山东土地司吧。吏部考虑一下,如果是贬官,什么位置比较适合?”
高友玑也不满意这样的处理。
可是皇帝发话,高友玑立马思考。
想了一会,道:“皇上,臣认为可以贬为山东土地司参议。”
“可。”
朱厚熜驳回了吏部和都察院要对吕经削职为民的建议,而是选择了降职处理。因此对于高友玑如何安排,都是同意的。皇帝也要安抚朝中这些重臣。
土地司参议,地方从五品的官员。
土地司的参议,除了两个人在土地司处理事情之外,其他土地司都会分派到下面各府,负责各府的土地事物。相比起山东左参政,马上要升官的四川按察使职位来说,地位是差了一大截。
但对于吕经来说,已经是很好的结果。
“通过这一次的事情,朕觉得山东问题很复杂。应该给山东派遣更多有丈量土地、推广一条鞭法经验的官员,协助陈九畴。朕想让河南都察院副都御史刘源清去山东,担任山东左参政如何?”
“臣无异议。”
吏部尚书高友玑直接同意皇帝的想法。
独断乾坤。
皇帝连官员的名字都点了,高友玑当然不会不识趣的反对。再说只是一个地方从三品的官职,也没有必要和皇帝争执。至于刘源清此人,高友玑也没有什么恶感。
刘源清此人在河南,和桂萼合作清丈土地,功劳很大。作为有过丈量土地经验的官员,现在正适合去山东帮忙。
“好。就这么定了,让刘源清去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