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元在市舶总司表现也很好,升官速度也非常快。短短几年之内就从正六品,到现在要去广州担任正四品广州市舶司提举。四十七岁的林希元,算是市舶总司比较年轻,而且有能力的官员。
“都坐。”
朱厚熜看着林富道:“卿入京之后,一直在忙,朕也没有时间和你说说话。去年和大佛郎机国接触之后,来我朝的商人多吗?”
“开始不多,但从年末开始,大佛郎机国的商人开始迅速增多。”
“这佛郎机国和大佛郎机国有什么不一样吗?”
“大佛郎机国商人比佛郎机国商人有钱。”
“怎么说?”
朱厚熜对于欧洲国家很感兴趣。
因为他们已经是开辟了大航海,开始殖民美洲。甭管这些欧洲国家开始的时候是因为什么开启了大航海,但等他们开启了大航海之后,见识了世界的广阔。
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野心也在增加。
相比起来,大明朝还是属于比较保守的阶段。虽然这几年朱厚熜一直在改革,一直在支持改革派官员。但就算是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都是有限的。
必须要改变他们这种观点,他们才能够真正的融入目前世界潮流。想要改变他们的观点,就要让他们睁眼看看世界有多大。
“我们在广州接待的大佛郎机国商人,都是出手阔绰。他们手中有大量的白银,他们带来的海船上面全是银子,来到广州之后就订购了大量的物资。特别是丝绸,他们订购丝绸直接就是千斤来数的。去年九月份来的大佛郎机国商人,第一次来广州,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就订购了六千斤的丝绸。目前广东地区丝绸价格大涨,六千斤丝绸值近一万五千两银子。”
“怎么会这么贵?朕记得丝绸没有那么贵?”
“也是因为开海的原因。”
林富给朱厚熜解释道:“在开海之前,一百斤普通丝绸大约值五十两银子。但在倭国,一百斤丝绸价格直接涨了十倍,甚至可以达到五百两银子。臣和熟悉佛郎机商人的人打听过,我朝的丝绸如果去更远的地方,那么价格比倭国那边还要贵。在很多地方我朝的丝绸,完全是供不应求。佛郎机国那边都是如此,都是有钱人争抢我朝的丝绸。因此海商对于丝绸的需求非常高。不过这样也直接引起了我朝丝绸价格的上涨,一百斤丝绸目前价格涨到了二百多两银子。”
“看来白银流入国内太多,在某些行业已经引起了价格上涨。”
朱厚熜点点头。
其实这就是有些通货膨胀。
白银流入太多,直接影响某些行业。而且丝绸行业大爆炸,会让很多人开始养蚕,这样会挤占耕地,影响粮食生产。朱厚熜想了想道:“丝绸如此赚钱,若是大家都种桑养蚕,到时候粮食怎么办?”
“皇上,这一点我们也想过。丝绸虽然赚钱,但的确是有皇上说的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和一些海商谈过,他们表示除了丝绸之外,我朝棉布的销量也非常好。在南洋地区,还有朝鲜、倭国、琉球都大量的购买我朝的棉布。目前吕宋岛那边种植棉花数量很多,因此那些海商都是从吕宋岛大量的购买他们的棉花,拿到我朝变成棉布再出海。这几年我朝和吕宋岛那边的商人之间,光是棉花和棉布的生意,就有上百万两。我朝海商还在其他地方寻找一些种植棉花的地方,也有一些人帮助吕宋岛更多的农民种植棉花。”
“这也是一个办法,但却不是根治的方法。”
朱厚熜点点头。
中国目前的商品在世界上就是畅销。不管是丝绸、棉布,还是瓷器、茶叶之类的,都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产品。其实连朱厚熜都不知道的是,大明朝的丝绸和棉布,甚至被西班牙商人卖到墨西哥。正因为海贸越来越好,大明商人已经开始考虑从其他地方购买原材料,拿到国内进行加工出口。果然对于挣钱,他们是有一种天生的敏感。
“不说这个,你刚刚说大佛郎机国有钱?”
“是。他们出手阔绰,臣就觉得非常有问题。所以派人打听了一下。听闻大佛郎机国在海东边的地方,发现了很大的银矿。他们可以开采大量的白银,然后用这些白银来购买我朝的东西。”
朱厚熜心里已经开始考虑。
西班牙比葡萄牙强大,西班牙商人手中有比葡萄牙更多的钱。
这几年从日本已经有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明朝,等西班牙商人也开始大量购买中国货物的时候,大明朝不知道会流入多少白银。不过有一点朱厚熜可以肯定,按照现在的情况,用不着十年,流入大明朝的白银就会超过一亿两。
通货膨胀肯定会到来。
不过也会给大明朝一个巨大的机会。
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明朝,不仅可以促进大明朝的银本位,而且还能够极大地促进大明朝的经济发展。可是白银流入太多,如何控制通货膨胀,如何控制朝廷货币,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是机遇,也是挑战。
林富继续道:“大佛郎机国的商人还找过臣。”
“什么事情?”
“他们想问问,我朝究竟需要什么东西。因为他们除了从我朝购买东西,他们还想要在我朝卖东西,但基本上都卖不出去。虽然一时之间新奇海外东西,但很快就没有了下文。”
“大明朝大部分人都是农民,自己种粮食,自给自足。怎么可能买什么东西?”
“我大明朝地大物博,在皇上治下安居乐业,当然不需要那些番夷的东西。”
陆松开口。
小小的给朱厚熜拍马屁。
不过朱厚熜摇摇头,笑着道:“陆卿,你这拍马屁水平不行,比不上读书人。”
“皇上,臣这是肺腑之言。”
陆松赶紧辩解。
朱厚熜道:“陆卿说的一句话是对的。我朝百姓的生活都是自给自足,除了一些生活必须用品之外,基本上不会购买其他东西。这样的情况之下,海外物品当然卖的不好。不过说白了,还是因为我朝百姓穷,手里没有银子。若是我朝百姓富裕,每年都有几十两银子的富余,那么他们怎么可能不买东西。住好的房子,穿好看的衣服,吃好的东西,谁都知道很好。不过百姓贫穷,没有多余的银子而已。”
“皇上圣明。”
一直不说话的吴廷举开口。
道:“自皇上登基以来,勤政爱民,裁汰冗员,清查庄田,刷新吏治,广开言路,改革卫所,开海开市,废除贱籍,无一不是千古明君之举。到了现在朝廷收入大涨,政治清明,流民消失,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此都是皇上功德。放在任何朝代,任何人写史,嘉靖朝都是一代盛世。但皇上未沾沾自喜,依旧为百姓幸福忧虑。大明能有皇上这样的千古明君,真乃大明之幸,百姓之幸。”
“哈哈哈。”
朱厚熜哈哈大笑。
然后对陆松道:“看到没有,以后多学学。”
吴廷举一席话,让朱厚熜是大喜。
朱厚熜是皇帝,但更是一个凡人。被下面的官员这样吹捧,当然是高兴。特别是吴廷举这样有能力的官员,平时不怎么拍马屁,突然这么拍马屁朱厚熜岂能不高兴。
千古明君。
哪一个当皇帝的不愿意被人这么吹捧。就算是历史上那些著名昏君,也不愿意被人称为昏君。
不过朱厚熜还是摆摆手道:“君父,君父。既然大明百姓称呼朕为君父,那么大明子民就是朕的孩子。朕当然应该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朕希望未来大明子民,都可以吃饱饭,都可以不缺衣服,都能够住结实的房子。不过这不是容易的事情,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够实现。不说这个,林希元。”
“臣在。”
“你马上就要去广州了。到了广州之后,和佛郎机商人,还有大佛郎机商人,包括其他一些海外商人见面之后,可以直接告诉他们。朕非常喜欢世界文化,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朕都非常好奇。若是他们真的找不到好东西卖给我朝,可以给朕带来大量的书籍。这些书籍,朕可以出钱购买。市舶总司和鸿胪寺,还有国子监那边多联系。只要有书籍过来,就让他们帮忙翻译,看看到底是什么书。若是给朕带来一堆垃圾书,那就是戏弄朕,从此禁止那些戏弄朕的商人再跟我朝做生意。”
书籍才是最重要的。
书籍是了解世界最好的通道。了解他们的历史,他们的地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技术。不过朱厚熜担心这些人弄一堆废纸来糊弄自己。
所以朱厚熜准备,培养一堆翻译家。
翻译那些书。
“臣遵旨。”
“皇上,说起书籍,臣在广州也是收集了很多。都是按照皇上以前的吩咐,从那些海商手中购买的。不过有一些书籍,非常难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