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卿,坐吧。”
“谢皇上。”
廷议结束之后,朱厚熜单独留下了吴廷举。
朱厚熜从桌上拿了厚厚的一本奏折,递给吴廷举道:“这个计划书写的很好,钱庄的准备工作也完成的不错,你用心了。我在这里补充两个。”
吴廷举立马变得很认真。
这一年来吴廷举都在为要开的钱庄做准备。因为这不是普通的,或者说简单的,小规模的钱庄。而是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型的钱庄。
成立之后,不知道会有多少资金流入这个钱庄。
到时候会实力强大。
因此吴廷举丝毫不敢有任何的大意。
努力了一年,终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大明钱庄的筹备工作完成的差不多了,就等着朱厚熜批准,然后可以开张。虽然朝廷能够给吴廷举的基础资金有限,如果按照几百年后的银行来说,就是注册资金有限。但吴廷举倒是不担心钱的问题。因为只要成立大明钱庄,到时候全国的税收都会存入钱庄当中。
这是朝廷命令。朝廷可以靠着这个,监管全国的税收情况。
这就是最多的钱。
现在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不算其他的,光是白银收入就轻松超过千万两。这么多的资金,足够让大明钱庄在短时间之内成为巨无霸。
而且以后大明钱庄就算是不跟私人老板做生意,但只要跟官府做生意,钱庄都不会有事情。应该说是钱庄利润都是有保障的。
吴廷举写了厚厚的一本计划书。
把大明钱庄的机构组成,大明钱庄的各种条例,都写的很清楚。
朱厚熜仔细看了。
写的还是不错的,各种条例很是缜密。吴廷举没有办过钱庄,所以为了办钱庄,找了很多民间私人钱庄了解情况。看看他们的钱庄是怎么运转的,从中学习了很多。
而且吴廷举办钱庄的筹备人员当中,有很多都是民间钱庄的掌柜出身。吴廷举是朝廷重臣,调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掌柜轻而易举。吴廷举调他们入京,不仅仅是为了从他们手中学习怎么办钱庄,而且还准备在新成立的大明钱庄当中,也给他们安排位置。
因为他们经验丰富。
相比起官员,吴廷举更愿意用他们。至于怎么安排他们,怎么用他们,以及给他们什么样的地位,都是吴廷举以后要解决的问题。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大明钱庄虽然还没有成立,但各种规章制度还是非常缜密的。
加上吴廷举本人对于经济有很深的学习,担任了这么多年的户部侍郎,又一手负责进行了市舶总司的建立,所以很快就模拟出了如何创建和发展钱庄。
再说大明钱庄是有基础的。
现在京城最大的典当行、拍卖行,就是朱厚熜内库和商人合作办理的,发展的非常好。朱厚熜准备把这个典当行、拍卖行交给吴廷举,作为大明钱庄的基础。
而且吴廷举更是做好了吞并不少地方钱庄的准备。
“第一,要尽快的让大家接受钱庄,要信任钱庄,让大明钱庄成为所有人都愿意合作的钱庄。以此为基础,推行钱庄的票据,最后过渡为纸币。金银虽然比其他东西储存和运输方便,现在慢慢的成为最重要的钱币,但也比不上纸币方便。举个例子,以后朝廷给辽东拨款一百万两。如果真的跟以前一样,那么就要往辽东运输一百万两银子。这么多银子想要运到辽东,需要调动多少人。光是护卫这些银子,就要调动多少军队。但其实这些银子去了辽东又有什么用处。辽东那边拿着这一百万两,还要从关内购买粮食,购买其他东西,那么这些银子还要回流到关内。对于辽东这样的边疆省份来说,这样划拨银子弊端太大。一来一去完全没有任何必要。若是直接用钱庄,那么银子都不需要运输,继续存在钱庄。他们只要用纸币交易,相对应的就是钱庄里面的银子。不需要调动银子,就能够完成交易。这其实就是银本位,也就是以银子相对于的纸币。你看看这个,这是朕这几年考虑纸币的发行,最后总结的。你看看。”
朱厚熜拿了一本小册子。
字数不多。
当然字数太多,朱厚熜也写不出来。
是关于纸币发行的问题。
在这里朱厚熜第一次非常明确的提出“金本位”、“银本位”的问题。讨论以往纸币发行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你没有抵押品。什么都没有,就想要发行纸币,控制货币,想要用纸币补充财政,哪里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朝廷的确是可以发行信用纸币,但说句不客气的话,朝廷的信用值几毛钱。不管是宋朝还是元朝,乃至于现在的大明朝,哪一个在纸币上有信用。朝廷看印纸币太容易,财政稍微有问题的时候,就会大肆印纸币。结果到了最后,纸币大贬值,成为了废纸。
信用是什么东西。
最好的还是要有抵押品。
你朝廷有多少好东西,就要对照这个发行货币。国库有多少金子,有多少银子,有多少铜币,可以按照这个发行纸币。就算比储备金银发行的多了一些,但只要有了抵押品,那么就不会有太多问题。些许的通货膨胀,不会影响纸币的信用。但大明朝的大明宝钞,就是一个完全没有抵押品,乱发的纸币。想怎么印,就怎么印,结果到了现在就成为了完全的废纸。
吴廷举读了读。
因为字数不多,所以吴廷举看了大约十分钟左右就看完了。不过看完之后,吴廷举陷入了沉思当中。因为里面很多东西,是吴廷举第一次听到的,但给了吴廷举很多灵感。等想了好一会之后看到朱厚熜坐在那里,立马起身躬身道:“臣失礼。”
“无妨。”
朱厚熜摆摆手。
朱厚熜从来没有小看过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特别是吴廷举这样的时代精英,朱厚熜更是不敢小看。自己唯一比他们厉害的,就是多了几百年的历史知识,仅此而已。关于货币也是如此,朱厚熜只是把后世知道的经济常识,当一个搬运工搬到了这里。
但这已经是朱厚熜的极限。
朱厚熜又不是专门研究经济的,对于货币理论了解的都是比较粗浅的。都是最简单的常识。
朱厚熜要做的,就是给吴廷举这些人打开一扇门,让他们的思维能够进入另一个轨道。朱厚熜很相信吴廷举他们这些时代精英,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思路,他们就能够按照这个思路继续往下走。而且会比朱厚熜更厉害。
朱厚熜想的不错。
吴廷举简单思考了一下之后,道:“皇上,这个小册子价值万金,揭示了历史上纸币发行最根本的问题。有了金银铜币作为抵押品,纸币可以随时换取金银铜币,就不用担心纸币出现问题。而且很多大额生意,并不会真的需要大额金银铜币。这样发行的纸币,就算是比抵押的金银铜币多一些,也不会有人发现。臣回去之后,一定制定一份新的计划。从发行大额票据开始,慢慢的发行基于金银铜钱的纸币。”
吴廷举突然很是兴奋。
只要确立了纸币的信用,那么在朝廷缺钱的时候,悄悄地多印一些纸币补充朝廷财政。只要不是太过分,那么很难让人感受出来。
这对于朝廷是一个杀手锏。
吴廷举有时候真的怀疑,朱厚熜这个皇帝是如何有这么多出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