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被盛应期拨弄之后,心里不自觉的开始痒痒。
被盛应期完全掌握主动。
“朝廷不可能给太多的军饷,我也最多可以申请一些军饷。但离训练精锐骑兵需要的军饷差了不少。既然无法依靠朝廷,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
“盛总制,卑职不是很明白。”
杨镇疑惑。
辽东以前是不毛之地,本来就是比较穷的地方。
随着这几年开马市,发展海运,让辽东开始发展起来,手中也开始有钱。但辽东基础太差,目前在全国来说,依旧是属于穷困的地方。最近几年挣得那点钱,安置新迁移的人口,都不够花,哪里能够支持军队。盛应期是蓟辽总督,自己是辽东总兵,他们两个人能有什么办法。
“改革卫所。”
杨镇没说话,而是看着盛应期。
卫所改革,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这些年呼吁卫所改革的声音此起彼伏,杨镇也是听说过。甚至知道目前有些省份是进行卫所改革的。
但如何进行卫所改革,并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朝廷也没有颁布命令。
都是地方总督、巡抚他们私自进行的。
辽东卫所改革,怎么改革,杨镇并不清楚。再说杨镇也不明白,卫所怎么改革,才能够支持辽东训练精锐骑兵。杨镇是武将,虽然李承勋说杨镇不是普通的武将,考虑的很全面。但杨镇考虑的都是军事方面的问题,如何制定防御战略,研究对手的情报等等。
对于卫所改革,实在是一脸懵。
盛应期道:“以前几百万军队,朝廷能够轻易养活,是靠着卫所屯田的支持。但杨总兵也应该知道,这些年卫所情况越来越不好。军户逃亡急剧上升,屯田侵吞情况严重。结果卫所无法供应足够优秀的兵源,也无法给军队提供所需要的军饷,才导致朝廷养活军队越来越困难。杨总兵,我说的是不是正确的?”
“是有这个原因。”
杨镇点头。
盛应期说话太真诚,和杨镇以往见到过的文官完全不一样。
结果让杨镇都不好意思回避问题。
盛应期继续道:“所以必须要让屯田继续发挥作用,支持军队发展。想要如此,现在的卫所、屯田都要进行改革。只有改革卫所,改革屯田,才能够有足够的钱,打造精锐军队。”
杨镇犹豫。
想了一会道:“盛总制,你要怎么改革卫所,改革屯田。”
水至清则无鱼。
杨镇家族被誉为是“辽东杨家将”,出来了很多为国捐躯的人。可以说是大明朝的忠烈之家。但这并不代表说,辽西杨家他们在卫所就没有特殊利益,他们就没有侵吞卫所屯田。
杨家到杨镇,已经是世袭五代大宁前屯卫指挥使。
在大宁前屯卫,杨家就是天。杨家占了不少大宁前屯卫的屯田,这些杨镇都知道。现在盛应期要改革卫所,改革屯田,重新给军队提供军饷,肯定是影响杨家利益。
“杨总兵,你看看这个。”
盛应期把史道的屯田改革方案,交给杨镇看看。
杨镇接过来仔细读了读。
史道写的很明白,所有改革步骤都列好了。再加上杨镇就是出自卫所,因此史道的想法,一下就明白了。杨镇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事情。
但杨镇明白了一点。
那就是史道这个土地司司长,之前放出的消息都是真的。他是真的要把卫所屯田转化为官田,然后把这些屯田重新转租给军户。甚至按照史道的这个改革方案,辽东很多卫所是名存实亡,甚至那些军户不再是军户,跟普通民户没什么两样。
史道,史道。
杨镇对于史道当然也有了解。
应该说辽东的主要官员,他们都要了解。史道这个人是“搅屎棍”,这是很多人的评价。可是这样的“搅屎棍”,官位一直在提高,就是朝廷的一个态度。
杨镇放下了手中的屯田改革计划书。
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一边是要功成名就,一边则是家族经济利益。
杨镇有些拿捏不定。
盛应期道:“卫所改革,屯田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杨总兵,你应该也知道,现在好几个省份都在进行卫所改革,屯田改革。你想想卫所制是朝廷军制的基础,若是没有皇上的认可,他们岂敢在地方进行卫所改革和屯田改革。王琼在浙江和福建,甚至是接连取消了好几个卫所,然后把他们的屯田都转为官田,可是朝廷也没有说什么。朝廷没有反对,就是最大的态度。皇上只是担心全国一起推动卫所改革,会动摇国本,所以才在一些省份推行。先看看效果,然后慢慢的推广到全国。我们辽东也是脱不开的。早改,晚改,都是要改的。若是早改,皇上还记住了带头做出贡献的杨家。”
盛应期慢慢的诱惑杨镇。
看着杨镇变化的脸色,继续道:“再说,晚改我们什么好处都拿不到。若早改,我们不仅可以让皇上记住我们,还可以跟皇上提出一些要求。屯田改革之后的税收,本来应该是朝廷户部全权处理。但我们可以跟皇上提出要求,我们用屯田改革之后的税收,打造一支精锐骑兵。两三年之后,辽东就拥有一支可以在草原驰骋的精锐部队。杨总兵,你想想。早改,皇上知道杨家是大大的重臣,会认定杨家是功臣之家。因为杨家为全国卫所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功臣之家和大明朝可以荣辱与共。而且我们还能够打造出一支精锐骑兵,横扫周围不听话的中小部落。”
“盛总制的意思是?”
“我希望杨总兵能够支持,且帮助说服辽西卫所的那些世袭武官家族。大家完成卫所改革,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好事情。若是卫所改革最后弄成两败俱伤的事情,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杨总兵,你应该知道史道这个人。史道当年可是连杨阁老都不怕,在廷议上怼的杨阁老都无法下台的人物。到了浙江,不顾那么多人的弹劾,毅然丈量土地,不惜得罪当地士绅,得罪当地读书人的官员。他要做的事情,除了皇上的圣旨,没有人可以阻止。你要是让他清查屯田,那么整个辽东卫所都会是鸡飞狗跳,不知道多少人要丢掉世袭武职,多少人要进入监狱,甚至会有很多人吃饭的家伙都会搬家。这不是我危言耸听,史道就是这样的官员。”
史道和盛应期。
史道用盛应期来威胁杨锐,而盛应期则是用史道来威胁杨镇。
恩威并重。
讲明了好处,同时也威胁杨镇。
杨镇叹口气。
一时之间杨镇的确是不好决定,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因此想了想道:“盛总制,事关重大,卑职需要想一想。”
“应该如此。杨总兵,我来到辽东,是为了做一番事业的。今天见到杨总兵,我就知道杨总兵胸有丘壑,是朝廷难得的一员良将。我希望杨总兵能够跟我一起在辽东建功立业,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