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的理解了朱厚熜的意思。朱厚熜这是因为陈九畴的事情,觉得对不起王瓒和王宪,所以要补偿他们。告诉他们席书准备致仕,那么大九卿之一通政使的位置就空出来了。
你们两个推荐一个人,接替通政使的位置。
所以王瓒直接表示,席书身体真的不好,不能处理通政使司的工作。一句话就真的定死了席书,你席书不管是不是真的身体不好,你都必须要身体不好。王宪就更加聪明,立马道:“臣也听说过席文同身体不好。只是没想到到了如此严重的情况。”
两个人都巴不得席书滚蛋。
虽然曾经大家是盟友,但席书稳定了通政使位置之后,双方就开始分道扬镳。实在是因为席书动不动就给皇帝建议,召回王琼、王阳明他们。
他这样的建议,当然是得罪了王瓒、王宪他们。
王琼、王阳明这个级别的大佬如果入京,那么让其他人怎么办。难道把位置让给王琼和王阳明,这是目前朝中那些大佬都不同意的事情。
你席书和王阳明关系好,和王阳明的学生,像方献夫他们关系莫逆。甚至席书平时以王阳明学生自居。你喜欢王琼、王阳明回京,但其他朝廷重臣没有一个人喜欢他们入京。
所以王瓒、王宪他们早就看不惯席书,想要踢走他。不让他在皇帝跟前,天天嚼舌头。
只不过席书在大礼仪之争,率领那些王阳明学生,给朱厚熜摇旗呐喊,也算是功劳很大。所以不好直接驱逐他,现在他自己要离开,正是一个好时机。
“通政使,这个位置很重要。你们看谁能够替代席书。”
王瓒和王宪相互看了看,虽然没有说话,但很快就达成了默契。
实在是因为大九卿候选人是有限的。王瓒和王宪当然是要找一个投靠他们的官员,这样人数就更少。在这么少的人当中,选择一个人,当然是比较容易。因此两个人迅速的达成了一致。
王宪是吏部尚书。
所以开口道:“皇上,臣推荐南京工部左侍郎宋景。”
“宋景?可是镇压了陈卿暴乱,担任过山西布政使的宋景?”
“是。”
朱厚熜点头。
宋景此人历史很复杂。
弘治十八年的进士,和严嵩他们是同一批的。宋景在严嵩他们那一批进士当中,成绩虽然比不上他们,但升官速度还是不慢的。甚至他和当时的大太监刘瑾之间的关系,也被很多人质疑。
有些人认为宋景得罪了刘瑾,所以从地方知州成为了河南道御史。因为按照大明朝惯例,知州是不可能转为御史的。地方知州是正五品官员,监察御史是正七品御史,所以知州是不会转到御史。所以很多人说刘瑾打压宋景。
可是同样,宋景在刘瑾当政的时候,一直在升官,或者说权力一直在增大。在他们那一批学生当中,宋景升官速度比顾鼎臣这样的状元还是厉害。
等到刘瑾被诛之后,宋景就离开了官场,更是证明刘瑾和宋景是有些关系的。而且之后朝廷大臣都不愿意提拔宋景来看,宋景和刘瑾的关系的确是有问题。就算没有问题,当时的官员都认为有问题,因此不愿意提拔宋景。
不过宋景此人的确是有能力的。
虽然不受那些朝廷高官待见,但他本人每每都能够做出大事情,让你不得不升他的官。任山西按察副使的时候,碰到了饥民暴乱。饥民暴乱规模越来越大,短时间之内有了快两万人。卫所参与镇压的部队,被人打的稀里哗啦,暴乱甚至席卷十多个县城。在山西官场束手无策,甚至调来一些边军镇压,都没有效果的时候,宋景此人横空出世。宋景此人树旗招人,对这些饥民剿抚并用,短时间之内平定了好几个县城的暴乱。还是那句话,饥民暴乱,就是因为没有吃的。宋景准确的摸到了这个,因此对于他们采取了安抚的策略,赦免他们的罪行,就追究领头的。
果然宋景出手之后,受到暴乱波及的县城,一大半都被他平定。接着再接再厉,不到一年之内彻底平乱,抓到了为首之人。一场泼天大祸,甚至惊动朝廷,被裹挟的饥民人数超过十万的大暴乱,就这么被宋景解决。
这么大的功劳,就算朝廷那些重臣不喜欢他,那也不能不赏。毕竟山西离京城这么近,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暴乱,会直接影响京城。
也因此宋景升为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
山西这些年情况也不好。
相比起其他省份,山西也是宗藩多,好土地都被宗藩控制。而且这里又是军事重镇所在地,因此一旦天气情况不好,就很容易引起灾害。
到时候就会产生饥民。
宋景在山西那些年,虽然也有灾害年份,但整体上却能够保证山西的稳定。
政绩非常出色。
不过还是那句话。宋景历史太复杂,得不到朝廷重臣的欣赏。你就算是表现再出色,也没有用。朝廷没人欣赏,你就无法升官。所以把他踢倒了南京担任工部左侍郎。不过才五十岁的年纪,却到了南京养老。
仕途基本上就到头了。
但宋景显然不甘心这样结束。宋景能力出色,同样也是野心勃勃,并不甘心这样结束自己的仕途。因此他开始在朝中找一个后台,终于找到了王瓒、王宪他们这些皇帝“宠臣”。王瓒和王宪,手中缺乏人才,对于宋景这样入仕二十年,能力还很出众的官员是不会拒绝的。
所以朱厚熜询问通政使人选,王宪立马推荐了宋景。
“嗯。”
朱厚熜点头。
道:“等席书致仕之后,吏部廷推的时候,就推荐宋景吧。”
“臣遵旨。”
君臣之间没有多说话,但却很默契。
朱厚熜选择保陈九畴,但又不想自己的“宠臣”跟自己离心离德,所以安抚他们,给他们一个补偿。而且朱厚熜还是很大方的,直接给他们补偿一个大九卿通政使的位置。
作为皇帝要懂得平衡朝局。
现在朱厚熜就是如此。
任何一方势力,朱厚熜都不能允许他一家独大。如果朝臣一家独大,那么直接影响的就是皇帝的皇权。
“去吧。”
“臣告退。”
“臣告退。”
两个人退出了乾清宫。
走到外面,两个人相视一笑。虽然没能够拉下陈九畴,但从皇帝对他们补偿来看,皇帝对他们还是有“内疚”的。只要皇帝对他们还有“感情”,那么一个陈九畴的事情不算什么。
虽然没有处死陈九畴,但陈九畴也是贬官处理。算是大大削弱了蒋冕他们的实力,也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以后有的是机会弄死陈九畴,现在不用太着急。
两个人一边走,王瓒小声道:“最近听闻我们的廷尉(大理寺卿李昆)因为没能够成为刑部尚书,牢骚比较多,工作也不尽心。实在是有负皇上圣恩。”
“此等人实在是不配廷尉之职。”
两个人笑着说话。
虽然只是两句,但已经是明白下一步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