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肃州之战,朝廷对陈九畴其他奖赏也不少。
撤回这个奖赏,那么陈九畴的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的官职就没了。
“朕要撤了你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职位,你可接受?”
“罪臣接受。”
“真的接受?”
“罪臣有负皇上重托,自知犯了大罪,皇上如何处罚,罪臣都应该接受。”
“态度还行。”
朱厚熜冷哼一声。
要是陈九畴敢跟自己解释,或者敢给自己摆资历、摆功劳,朱厚熜直接就让陈九畴滚蛋。还好陈九畴有自知之明,没有跟朱厚熜扯自己的功劳。
“你过来。”
陈九畴很小心翼翼的,来到了朱厚熜身旁。看到了朱厚熜前面是一幅地图,正好是陕西的地图。朱厚熜指了指甘肃,又指了指甘肃的河西走廊,对陈九畴道:“既然你也知道自己有罪在身,那么朕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看到这里了吗?这是河西走廊,是我朝和西域国家之间的联络通道。现在我们丢失了哈密,河西走廊就不容有失。一旦朝廷连河西走廊都丢了,那么朝廷就彻底丢了西域,甚至整个陕西都很危险。你在西北多年,你说说西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我朝守不住西域,守不住哈密。为什么我朝不能跟汉唐时期一样,在这里设立西域都护府?”
“皇上,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成本太大。想要稳住西域,最少需要十万左右的部队。可是这么多的部队,后勤供给就非常困难。这么多军队吃喝,就不是小数目。而西域的情况,想要养活这么多军队,必须要得到朝廷的支持,西域本身是养不起这么多军队的。可是想要中原王朝养活这么多军队,会导致朝廷负担大增,除非朝廷实力强大,要不然中原王朝很难在这里立住脚。再者就是这里不同民族太多,汉民太少。朝廷强大的时候没有问题,可是朝廷对于这里的控制力稍微下降,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些臣服于朝廷的部落,都会产生其他想法。对于朝廷的忠心不足,这是从汉唐时期开始一直存在的问题。”
“嗯。”
朱厚熜点头。
西北这里生存条件不好。中原王朝十万人部队驻扎在西域,从哪里弄那么多吃的、喝的,供应这支部队。西域本身就是穷的叮当响,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更何况是这么多军队。
这就需要朝廷的支持。
但西域远在千里之外,离中原有四五千里地。这么长的距离,朝廷怎么支持他们。再说西北地区交通条件也不是很好,很多物资运输过去,路上消耗的,是送到前线的好几倍。朝廷拿出一百斤粮食,等送到西域,最后能剩下十斤就不错了。其实九十斤都是在路上吃掉的。
这样的损耗,朝廷接受不了。
以前朝廷控制河套地区的时候,对于西北还能够支持。可是现在河套地区在鞑靼部落的控制之下。俺答的土默特部落控制的丰州地区,其实就是属于河套地区的。土默特部落就是靠着河套地区特殊的情况,才能够种地,发展部落实力。
早年间,朝廷用盐引,要求商人给边关送粮食。
但盐政改革之后,就废除了这一点。所以现在边关军队的粮食问题,变得越来越棘手。就连北边的几个重镇都是如此,西北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朕想了想。真正要支持陕西三边重镇,最重要的还是当地农业要自给自足。”
“皇上,边关重镇的卫所情况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卫所屯田问题很严重,导致大量的军户逃离。臣总制陕西三边军务,能做的就是尽量的压制屯田出现问题。指望卫所屯田自给自足,是很困难的事情。”
说起西北的情况,陈九畴倒是来了精神。
立马给朱厚熜说明情况。
朱厚熜点头,道:“朕知道。所以朕的意思是,陕西能够有更多的粮食产量,让朝廷调拨粮食的时候,可以不用从中原调动。”
“皇上,陕西农业情况并不是很好。朕虽然不管陕西民政,但也对于这些有一定了解。陕西除了关中平原一带,其他地方耕地情况不是很好,粮食产量也非常一般。加上陕西徭役负担很重,因此陕西逃亡流民很多,荒地也是越来越多。”
“你倒是知道的多。”
朱厚熜笑了笑。
陈九畴担任陕西三边军务,果然对于陕西情况是做过了解。
当然朱厚熜之所以知道陕西的情况,不是从陕西官员那里得到的。朱厚熜是看了张璁的密折,才知道陕西的情况原来是如此的不好。
张璁给朱厚熜密折当中,对于自己调查的湖广情况简单做了汇报。
特别是湖广人口结构。
湖广目前的人口构成,主要是三方面人口组成。一个是湖广本地人口,一个是来自江西的人口,还有一个就是来自陕西的人口。张璁初步调查之后,认为陕西流民进入湖广安家的人口数量,一点都不少于江西。只是陕西那边很多都是流民,所以官府没有统计。
从江西来到人,不少都是官府引导,甚至是官府强制性迁移的。他们都是有官府正规的身份。但陕西过来的,并不是官府做的,而是从陕西逃离的流民。
因此很多人都没有正规的官府身份。
按照张璁的意思,湖广的人口比官府统计的人口多。
主要是黑户太多。
而黑户当中,陕西移民是主流。至于陕西农民为什么流浪到了湖广,就是因为陕西的徭役太严重,农民根本承受不住。所以只能是抛家舍业,来到湖广这里开荒。反正湖广是真正的地多人少,土地非常多,荒地也很多。而且湖广的土地,有很多都非常肥沃,且不缺水。
但人口少。
正是这些流民最喜欢的地方。
接到这些报告,让朱厚熜很无奈。
朱厚熜非常想要改变这一切,但这不是朱厚熜一句话就能够改变的事情。陕西那么多官员,从布政使司开始拥有最完整的行政机构。而且朝廷隔一段时间会往陕西派遣巡按御史。
且在陕西,除了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陕西总督之外,还有陕西巡抚、延绥巡抚、甘肃巡抚、宁夏巡抚,总共四个巡抚的存在。就是因为大明朝的陕西地理位置太重要,所以光是巡抚就有四个。北直隶和南直隶,都没有安排这么多的巡抚。
但有什么用。
说不定正是因为这些部门太多了,反而压得陕西情况问题颇多。
“你可能不清楚。最近朝廷得到了一种新的粮食种子,叫玉米。这是我朝海商从吕宋岛那边拿过来的种子,在福建一带已经种植有段时间。今年朝廷在全国各个省份,都种植一批玉米,看看效果如何。从目前得到的效果来看,还是非常好的。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够收获两石左右,稍微好一点能够收获三石。江南地区一些上等田,甚至可以收获四石产量。因此朕准备让你去陕西,负责在一些产量不好的贫瘠土地上,推广这种新的农作物。怎么样,让你跟农民一样,在地里苦哈哈的推广玉米种植,你愿不愿意接受?”
“皇上能给罪臣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罪臣岂敢有异议。”
陈九畴心中一块大石头算是放下了。
虽然贬了不知道多少品级,但也算是比较好的结果。
谎报战果,严重的直接砍头。皇帝或者是朝中重臣抓着不放,那么最少也会是充军。能够有现在的结果,陈九畴对于皇帝是充满了感激。
因此陈九畴立马道:“臣愿意在陕西推广玉米,增加陕西粮食产量,支持陕西三边重镇,减轻朝廷负担。”
虽然陈九畴不知道玉米是什么东西。
但朱厚熜说,贫瘠干旱的土地,都可以产出两石,这倒是让陈九畴是相当惊讶的。陈九畴可不是五谷不分的读书人,对于基本的农业情况还是知道的。
而且陕西、甘肃、宁夏这些地方,耕地其实不算少。这几个地方全都加起来能有上亿亩的耕地。只是这里的耕地比不上江南地区那么好而已。大部分的耕地都是属于干旱贫瘠的耕地,好的耕地都在关中平原一带。
如果真有粮食,产量这么好,还能够适应贫瘠干旱的土地。那么陕西那边那么多荒地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陈九畴,这是朕给你最后的机会。朕希望你能够戴罪立功,以你的年纪,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臣谢皇上圣恩。”
是啊。
还有无限可能。
皇帝这句话,给了陈九畴很大的希望。自己才五十多岁,身体条件也这么好。杨一清七十多岁了,还在内阁活蹦乱跳,自己也能够如此。
“去吧。几天之后,对你的处罚就会出来。”
“臣……”
陈九畴本来要告退,但还是鼓起勇气道:“皇上,罪臣知道自己没有资格说这话。但罪臣还是想要为都指挥使王辅说句话。王辅给了罪臣错误的战果,但这是罪臣的错误。是罪臣没有核实,后来知道满速儿活着,也未能跟朝廷汇报。这些都是罪臣的责任。王辅虽然也有错,但他多年保卫宁夏,在肃州之战也是立下大功劳。罪臣恳请皇上,对他从轻处罚。”
“你自己都自身难保,也敢为其他人求情?”
“罪臣不敢。”
“此事朕自有主张,去吧。”
“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