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真的很累。
精神上的疲劳。
加上彭泽也有了年纪,马上就是六十六岁。这样的年纪,投入到新的部门成立,对于彭泽压力不小。
不像是年轻时候那样精力充沛,所以显得疲劳很多,年老很多。不过虽然如此,但彭泽面对工作,依旧是一丝不苟。很是认真道:“这三省的情况来看,浙江那边基础最好。王总制(王琼)这几年对于闽浙两地卫所进行改革,整顿闽浙两省的屯田。还有常伦、史道、陈克宽等人在地方丈量土地,因此浙江只是没有大规模铺开,但丈量土地的基础已经是有了。而且他们在丈量土地上有足够的经验。因此臣的建议是,从常伦、史道、陈克宽这些在地方丈量土地的知府当中,选择一个人担任浙江土地司的司长。”
“嗯。”
从一些有丈量田地经验的官员当中选拔,进入土地部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因为他们有经验。
“至于辽东,臣了解过。主要是因为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扯皮太多,互不相让的原因。布政使司想要把辽东大部分土地变成官田和民田,而都指挥使司认为那些重要土地都是军屯,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因此辽东需要的是一个果断的,强势的官员,去彻底确定土地的归属。”
“那你认为谁合适?”
“宁波府知府史道。”
“史道?”
“是。史道此人有能力、有魄力,虽然稍显冲动,但非常适合在辽东丈量土地,确定土地的归属。辽东问题一旦开始扯皮,那就会没完没了,拖下去几十年都无法解决,问题会不停的积攒下去。所以辽东需要的是快刀斩乱麻,迅速的决定土地的属性。”
朱厚熜点点头。
这才是朱厚熜欣赏彭泽的原因。
彭泽虽然算不上是大公无私的圣人,但在处理国家大事方面,不会因为自己的私人感情,影响对于事情的判断。史道此人曾经弹劾杨廷和最严重,而且也是当初少数几个支持王琼出山的科道官员之一。和彭泽算是政敌之一。
两个人私人关系很差。
但在丈量土地的问题上,两个人却非常巧妙的观点一致。
都认为大明朝现在的土地问题很严重。朝廷必须要对于土地问题进行改革,必须要丈量土地,掌握全国土地的情况。所以明明关系不好,彭泽还是推荐史道去辽东,担任辽东土地司的负责人。省土地司司长,是从三品的官职,对于史道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升官机会。
宰相肚里能撑船。
在这方面彭泽比杨廷和、王琼,乃至于历史上嘉靖朝的那些内阁首辅张璁、夏言、严嵩他们更有胸怀。不会因为私人原因,不顾及国家大事,只知道打压对手。
“湖广呢?”
“湖广的问题是,宗藩多、土司多,问题非常复杂。要丈量土地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派遣一名能力非常出众,能够适应复杂环境的官员。”
“说说合适的人选。”
“山西提学副使唐龙。”
“唐龙?”
“是。”
朱厚熜点点头。
明白彭泽推荐唐龙,并不仅仅是彭泽的想法,更是张璁的想法。唐龙入仕十七年,不过才是一个小小的正四品提学副使。所谓提学副使,其实就是按察副使,只是负责全省教育,因此人们习惯称呼为提学副使。就像是海道副使,也是按察副使,不过就是负责巡视海防的按察副使。
升官速度不算很快。
不过此人倒是很有能力的一名官员。早年在山东当知县的时候,流民增多,盗贼横行。唐龙训练县内民兵,一战消灭三百多人。这让当地暴民和盗贼大怒,聚集人马和唐龙部队作战,却被唐龙再次击败。结果唐龙在当地做知县的时候,任何盗贼、土匪都不敢来他的地盘。
正因为这个功劳,唐龙迁为监察御史。后来平定宁王之乱,负责去赈灾。赈灾表现不错,因此升为正四品的按察副使,负责山西的教育。
张璁之所以选择唐龙,首先就是因为唐龙能力出众,这些年政绩非常出色。然后就是唐龙在朝中没什么人脉,要不是如此也不可能这么多年下来,还在地方磨磨蹭蹭,当一个小小的按察副使。
以唐龙的政绩,如果有朝中大臣器重,就算没有当京官,主政一省都是有可能的事情。不过就是因为朝中没有背景,只能是在地方蹉跎。
张璁可以给唐龙这个机会。
虽然张璁入仕五年,但张璁是皇帝的宠臣,已经是巡抚一省的大员。所以张璁可以给唐龙一个机会。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两个人是老乡。
都是浙江籍的官员。
虽然评价明朝的时候,都说浙江籍高官多,内阁首辅出来了一大堆。但其实浙江籍的内阁首辅,到现在也不过出来了两个人而已。浙江籍内阁首辅大量出现,是从万历朝开始大量的出现。
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张璁就推荐了唐龙担任湖广土地司司长。
因为张璁支持土地部的成立,所以彭泽也是投桃报李。再说彭泽算是张璁的伯乐之一,两个人现在也算是政治上的盟友,因此彭泽支持张璁推荐的人选,在皇帝面前推荐了唐龙。朱厚熜想了想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那就这样,让史道去辽东担任辽东土地司司长,让常伦担任浙江土地司司长,让唐龙担任湖广土地司司长。土地部把名单交给吏部,让吏部审核之后,由吏部推荐。”
确定是确定,程序还是要走的。
“臣遵旨。”
“土地部刚刚成立,你需要制定关于土地部的章程,也要制定土地部的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