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两次宗藩作乱,对于明武宗这个皇帝的名声不好。
看看对于晋王的处理。
“彭卿,这份报告朕看了好多次,每次都让朕惊醒,甚至晚上睡不着觉。桂萼说,清查河南宗藩土地,能够查出二十万顷左右被侵吞的土地。二十万顷,这是多少土地,占据河南三成的土地。一个河南如此,湖广、山东、山西这些地方呢?如果全都加起来会有多少土地?是不是会超过百万顷地?这么多土地不交税,朝廷财政怎么会不受影响。”
彭泽脸色也很严肃。
土地问题。
太敏感,但又是朝廷一等一的重要事情。特别是彭泽这样一直负责清查土地的官员,对于这些情况了解更深。
“河南布政使司、河南都察院、河南按察使司,他们的意思是想要清查河南宗藩土地情况。彭卿,你看呢?”
“皇上,全国丈量土地已经刻不容缓。”
“彭卿,你真的这么认为?”
“是。”
关于土地的问题,彭泽真的是有很多话要说。
早在杨廷和在的时候,彭泽就想要推动丈量土地。认为土地问题已经是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可是因为杨廷和的反对,所以彭泽没能够推动。但现在面对皇帝,彭泽再次想到了现在大明朝土地的严峻情况。
所以道:“皇上,虽然庄田清查效果不错,但增加的土地数量还是有限的,在全国土地问题上只占据很少的一部分。交税土地的数量,也不过是从四百三十万顷左右,增加到四百七十万顷、四百八十万顷左右而已。但这远远不该是正常的数据。宗藩土地、地方乡绅土地、卫所屯田,是目前全国土地当中最大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牵扯的土地,远远超过这些年清查庄田牵涉的土地规模。要是整顿好这些土地,那么朝廷交税土地可以轻松超过七百万顷,达到八百万顷也是没有问题的。一旦如此,那么全国依附土地的田赋、丁赋、徭役产生的税收相比起现在能够翻一番。而且市舶总司林副总司长上交的番麦,若真的适合在干旱地区、贫瘠土地上生长,那么我朝耕地还能够继续增长。特别是西北地区、辽东地区,可以增加大量的耕地。到时候丈量土地就尤为必要。”
土地财政。
目前的大明朝,就算是海贸收入开始猛涨,但朝廷收入当中土地收入依旧是占据主流。朝廷财政七八成都是土地收入。所以没有比土地更重要的。
若交税的土地规模能够超过七百万顷,甚至达到八百万顷,那么朝廷每年的粮食收入可以达到四千万石。
还是那句话。
朝廷有钱,才能够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丈量土地,丈量土地。”
朱厚熜翻来覆去的说着这句话。
朱厚熜一直想要丈量土地,但这个问题太敏感。朱厚熜是皇帝,但也不想要直接推动这个事情。因为这个事情推动起来,得罪人太多。
所以朱厚熜需要一个强臣,来推动这个事情。
朱厚熜本来是把希望寄托在杨廷和身上。但发现杨廷和并不是可以寄托这样强力改革的人选,因此朱厚熜就让杨廷和离开了。
在年轻一辈,朱厚熜看好的是张璁。
可是张璁入仕时间太短,还需要积累经验,积累资历。因此朱厚熜选择的是彭泽。彭泽是一个有资历、有威望、有功绩的大臣。
“彭卿,你真觉得丈量土地势在必行?”
“是。”
“可是丈量土地,相比起庄田清查,官田确认,阻力会更大。”
“皇上,任何事情都有阻力。只要有利于社稷,就应该做。”
彭泽很坚定的表示。
朱厚熜点了点头。
正因为彭泽这种魄力,朱厚熜才会选择彭泽。因此朱厚熜道:“彭卿,关于土地的事情,也不好总是让都察院派人清查。但也不好让户部派人清查,户部也没有那么多人和精力。因此朕的想法是,成立一个管理全国土地的机构,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登记。完全脱离于朝廷,也脱离于地方官府,全权负责全国土地。你看如何?”
“皇上,臣认为可以。”
彭泽不是二十岁刚刚入仕的毛头小子。
一下就明白朱厚熜的意思。
皇帝这是有丈量土地的想法,所以才要成立专门管理土地的部门。而且彭泽这个时候也明白朱厚熜为什么要留下自己,这是要让自己负责这个部门。
如果自己刚刚不同意丈量土地,那么朱厚熜是不可能把这个部门交给自己。
可是新的管理土地的部门?
这可是直接挖户部的权力,甚至直接抢走很多地方官府的权力。想要成立,必然会有很多扯皮。就算是成立之后,那也不是很顺利。
户部、地方官府,能不能轻松的把土地资料,轻松的把管理土地的权力交出来,都是一个问题。
“彭卿,朕想把成立新的部门,交给你负责。当然你也应该知道,从开始成立新部门,你就会遇到很多阻力,很多困难。等到开始丈量土地,那问题就更多。甚至可能会影响你能不能正常致仕。因此朕想问你一句,你可愿意接受这个任务?”
“臣愿为皇上分忧。”
彭泽岂能不知道丈量土地的困难。
但彭泽不是一般人。
虽然不是圣人,但也有自己的抱负,自己的担当。因此立马站起来,给朱厚熜表决心。
“彭卿,你考虑清楚了?”
“臣考虑清楚了。”
“好。过完年之后,你递交一份成立新部门的奏章。”
“臣遵旨。”
“新的部门成立之后,你想要什么人,朕都给你优先安排。不过如何让地方官府配合你,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