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之这个人,有才华、有能力,就是脾气有些急。不过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脾气,所以在内阁阁臣当中,只有他能够正面劝谏皇上。你多包含他。”
“敬之兄,有匡弼之功。这一点朝野皆知。”
彭泽点头。
虽然彭泽不满意蒋冕,但蒋冕也是很出色的一个官员,这一点彭泽也是承认的。如果说彭泽是为杨廷和冲锋陷阵的前线大将,那么蒋冕就是杨廷和的副手。
帮助杨廷和出主意,拾遗补漏。
明武宗驾崩之后,杨廷和做的一系列动作,包括选择朱厚熜为嗣皇帝,铲除江彬等等,蒋冕都是杨廷和最佳的帮手。而且蒋冕的脾气大。每一次杨廷和想要反对朱厚熜的看法,但不愿意和朱厚熜出现矛盾的时候,第一个出面的就是蒋冕。所以很多人都说蒋冕有“匡弼之功”。
“我和敬之兄谈过,他的确是轻率了。”
“杨公,我也冲动了。”
“此次去浙江,具体的事情,需要你来把握。但有句话我还是要说一说。我还是那句话,现在朝廷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每一件事情都关系到江山社稷,这个时候不能有大乱。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杨公的意思是?”
彭泽脸色凝重。
相比起蒋冕,彭泽还是愿意静下来聆听杨廷和的话。杨廷和看到彭泽没有翻脸,心里也算是放下了心。杨廷和最担心的就是彭泽生气,不愿意听自己说话。
现在彭泽愿意听自己说话,那么就成功一半。
所以继续道:“现在我们掌握的情况,也是众说纷纭,不好说具体的情况怎么样。还是需要你亲自去看一看。我只是希望,你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一切都要以稳定地方局势为基准。嘉靖三年朝廷还要继续进行宗藩改革,南直隶庄田清查工作也要继续进行。而且从嘉靖三年开始,朝廷要关闭大同和宣府一带所有的马市,很有可能造成和鞑靼右翼之间的冲突。所以朝廷现在需要稳定。”
“我虽然不清楚宁波府的情况,但也可以想象当地的情况。常伦和史道两个人,我都是知道的。他们两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在宁波府闹出事情。如果只是宁波一地,也没有什么事情。就怕他们在宁波府闹出事情,影响其他地方。若是其他地方因为宁波府的事情也不安稳,会影响嘉靖三年朝廷其他重要事情。所以我希望你可以尽量的压住这个事情,不要让这个事情扩散。这是最好的办法。不管是支持常伦和史道,还是要大张旗鼓的处理常伦和史道,都对于朝廷不利。”
杨廷和比蒋冕老道。
彭泽和蒋冕不欢而散,杨廷和就知道,彭泽内心当中是支持清查官田,丈量土地的。所以杨廷和并不劝彭泽重重处理常伦和史道,甚至把王琼都牵连进来。虽然这样对于杨廷和更有利,但这样很有可能让彭泽心里不舒服。
所以杨廷和采取了其他办法。
常伦和史道在宁波府闹出这样的事情,真的是为国为民?杨廷和是打了个问号。杨廷和是真的不喜欢常伦和史道,因为他们逃脱了自己的控制当中。这样无法把握的官员,杨廷和并不喜欢。所以杨廷和是准备把他们两个钉死在宁波,让他们永远留在宁波。
只要没有更多人的支持,只要把这个事情的舆论降下来,他们什么都不是。等没有人关注这个事情之后,再去处理两个人也是好的。到时候他们两个就是两个地方小官员而已。
杨廷和真的很了解彭泽。
这一席话说的,彭泽感慨莫名。甚至对于之前有些误会杨廷和,感到很是内疚。看看杨廷和考虑的还是大局,而不是个人的那点私人恩怨。这样的杨廷和才是自己佩服的那个杨廷和。
因此彭泽站起来道:“杨公,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会谨慎行事的。”
“好。新年在即,你却不能在家里过新年,受累了。”
“是我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