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受秦璐派遣传信的人,也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大伯,让他定夺。
秦璐为啥这次不像之前那样亲自插手这件事,是因为大房另一位大姑奶奶柳夫人夫妻返京了。
柳夫人也是诰命,柳姑爷此时是四品官,做了三品的职位,据说从三品的任命马上下来。
柳家为襄阳大户,秦家当年榜下捉婿,把大房嫡长女嫁给他。他不负秦家期望,来年一举得了探花郎。使柳夫人从此在秦家说一不二,成为之后秦家女的楷模。
梁朝重文轻武,秦家不会例外。以清贵自居的秦家人眼中,三品的文官远比二品的武将更让他们敬仰,不如沈姑爷官职高的柳姑爷,分量远比沈姑爷重。更何况柳姑爷年龄大些,和秦家人相处的时光也比年轻的沈姑爷长,更符合秦家人心目中姑爷的标准。
大伯在听说事情经过后,没有像之前那样沉默,而是选择站在自己兄弟这边,准备代沈姑爷教训秦家不孝女。
他这么冲动的原因是国公夫人拒绝为季叔谋官。当初秦璐让他对三弟家事袖手旁观的条件就是为四弟谋官,可当秦璐跟大姑奶奶提时,国公夫人毫不留情的拒绝了。
国公夫人和季叔的矛盾是她小婶。她小婶太嚣张了,在她小时候以她家没有男孩为由,经常奚落她姊妹们,甚至小婶给孩子喂饭,都能牵强到国公夫人姊妹身上,“赶紧吃饭赶紧吃饭,不然你会瘦的和娥妮一样,麻秆似的,风一吹都摇晃。”
国公夫人的二妹妹素娥从小肠胃不好,爹娘又不经心养,吃饭像猫吃食,是瘦的麻秆样的。可人漂亮啊,秦家姑娘里没谁能比的上她。小婶作为长辈这样奚落侄女,心不慈,国公夫人岂能不记恨。
她直接告诉秦璐原因,说“除非小婶能收回当年奚落二妹妹的话,否则季叔就要为他媳妇做的事负责。妻不贤夫之过。”
覆水难收,事情已经发生,小婶怎么能收回。后来即便是季叔和小婶上门道歉,国公夫人依然不原谅他们。
按国公夫人的话,“死过的人能活过来吗?你不经历我的痛,怎么让我原谅?”
这件事让秦璐也得到了教训,清醒的意识他掌控不了艳妮,节度使府是姓沈的,他只是府官。
大伯想要出头教训侄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长姐柳夫人回京了。长姐回京让他的腰板硬了许多,姐弟的关系比和侄女亲。
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长姐,柳夫人没有大弟那样忿忿不平,而是冷静的说:“还是不要得罪艳妮的好,毕竟她姑爷是节度使。万一再升了,岂不是给自己找个对头?”
她丈夫柳大人在朝廷里得到的讯息比秦家多,知道一些沈姑爷在灾区取得的成绩,分析以沈姑爷的状况,升官是必然的。
她丈夫是看不起武将,可也不会愚昧的小看一品武将。她是不用去巴结侄女艳妮,也没必要凭白得罪,多一个对头。以艳妮睚眦必报的个性,若是和她缠上了,会不会给丈夫惹来麻烦她不知,她的日子不好过是肯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