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书印那个样子,国公夫人的兄弟小锤又是什么样的?
唉,更别说了。
小锤这一辈秦家人的排辈是“提土”旁的字,比如大伯家的儿子“培”。小锤为啥起了“金”字旁的名,这是因为算命的说他命里有劫难,只有砸碎劫难才能长大成人,晚年得子的爹娘对此深信不疑。
恰恰这时小锤无缘无故的摔了一跤,把头磕破了,爹娘更坚信“儿子只有改名才能好好活”的话。用尽了撒泼打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事,逼的族长都没办法。
最后谁也没拗过爹娘,只能同意让小锤就改名为“锤”,寓意“砸破灾难”。
名都能改,其他的更不用说。以爹娘对儿子多年的渴望,闭着眼睛都能想到他们在老来得子后,会如何溺爱孩子,孩子又会怎样无法无天。
相比较爹娘,容国公好歹是个武状元,又做上官,多多少少还会对爱子沈书印的基本言行有个标尺,比如是非观;比如污言秽语等等,沈书印再霸道,也是在洁净的环境下唯我独尊,远远没有接触过社会最下层的污染。这就好比在白纸上画道道,道道再黑,也是有局限性的。
而小锤则不同了。爹娘无下线的溺爱;几位姐姐无下限的帮护,他如同老母鸡翅膀下的小鸡,始终没有机会长大。
还好的是他性格多少随了爹娘一些,当然这也和爹娘家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系,他性格里的软弱多一些,仅仅是门里虎,也就敢对着自己家人厉害,对外是多大了还不敢独自出门,不然以他爹娘的那种无底线程度,真不知道会把他惯成啥土匪样。
起初,国公夫人对这个兄弟和对自己的儿子是一样的看待,就像她娘对待她小姨那样。这点不得不说国公夫人和她娘真是亲母女,做事如出一辙。好的是国公夫人只有沈书印一个儿子,没有作出她娘对待她姊妹几个那样的行为。
沈书印有的,国公夫人也会给小锤一份,甚至于逢年过节以及生辰还会送一些贵重物品,比如金锁;比如开光的玉石;比如上等的提花绸缎做好的衣服等等。
国公夫人不给妹妹们好东西是怕她爹娘没收拿去卖了,另外还有祖母大娘们看到会要过去给别人。这种事她小时发生的太多了,堂姐拿走了她珍藏的手帕,她跟二大娘(她二伯的媳妇)告状,二大娘假装听不懂,压根不理她。还有他爹把她大姑(柳夫人)送给她的一对银手镯拿出卖了。每每想起,她至今还心痛。
而给小锤是没有这种情况的,以他爹娘的护犊子样,祖母大娘们敢要走小锤的东西,她爹娘就敢拼命。还有就是她不给小锤买,她爹娘也会给儿子买,总之一句话,秦家其他人有的,小锤也会有。
远了香近了臭,国公夫人回京后这种友好的气氛就被打破了。
沈书印再说也是节度使府的大衙内,吃穿用度岂能是小锤一介布衣儿子能比的。可在爹娘眼里却不是这样的。
爹娘眼里沈书印哪能和自己的儿子比。大妞应该把她家最好的东西统统都给她兄弟,她可是只有一个兄弟啊!
他们忘记了沈书印是他们大妞的儿子,大妞可只有一个儿子啊!
这样的两种认识不起冲突才怪。
国公夫人娘先是把沈书印的东西一点点拿走,后来是直接看到什么打包什么,哪怕是拿回去儿子并不喜欢,她也要给她儿子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