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人讲究风水,以东为尊。许多人家的房屋布局,老人住东侧院或者北屋东头。容国公府没有老一代,正院东侧的院落按理说是该嫡子嫡女们住,可国公府地理位置特殊,府西侧是皇城,天底下还能有谁家比官家的福泽更深厚,国公府两位嫡子的院落就被安排在了靠皇城最近的府西侧,希望嫡子们能借借皇家的光,将来福泽绵长。
可这就苦了我,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去找三衙内简直是没有任何可能性。容国公府的人再少也是一座国公府,依靠它生存的人能少到哪里去。别的不说,光各门口看门的婆子就不清楚有多少,而她们的身份几乎全是容国公部曲的浑家,包括我院子的那位看门老婆儿。
我几乎是黑着脸迈进三衙内的小院。
院内青石铺路。路两侧石块的光滑程度较中间的明显,中间的石块应为更换过的。通往东、西、北三侧的中心有拼出来的立体花开富贵图案,磨损程度和路边的石头相近,推测院落应该有些年头了。
东、西屋各三间,和我住的房屋高度近似,墙壁却能明显看出来要厚一些,推测不止两块砖。
梁人盖房一般房墙为一块半砖的厚度,殷实人家才会用两块砖。可别小看这半块砖的差别,冬日室内的温差可不就是一点半点了。
我住的房是新盖的,年初住进去时又潮又冷,放置三炭盆也挡不住,石榴不止一次的小声抱怨,说“要是两块砖的房就会暖和一点”。
三衙内院作为正屋的北屋更是气派。一尺多高的青砖基座,青石浮雕台阶,视觉上就让人一下子体会到豪门大户的厚重气息。加之屋前路两侧置放的青铜太平缸,缸里种有荷花,荷叶覆盖整个缸面,缸身上的铜锈和青苔在缸外侧浮雕缝隙中历历可见,更增加了院落的年代感,远不是我在杨府的那种体会,也可以说是家族等级差的表现。
北屋屋檐向外延伸出来三四尺,有直接一尺左右的圆柱支撑,柱底是青石基座,座外层又是雕刻的莲花浮雕。
我还没有走到屋门口,三衙内就从开着的屋门里走出来。
他穿了一身掩襟长衫,趿拉着鞋,人未到声先到:“婴宁,你可来了……”话语里除了欢喜还有几丝委屈,以及微微的抱怨。
惹的我竟然生出三分心疼。
“我……”
我不好再黑着脸,扬起脸微微堆出来笑容……
三衙内瞬间被闪到,眼神一阵混乱,站立不动,嘴巴微张,面部表情定住,魂出七窍!
又是酒窝惹得祸!
我拉下来脸道:“我是来恭喜你的。咋听说你病了?乐极生悲?”
三衙内回神,满脸羞红,扭捏的转身,撇下蚊子哼哼:“屋里坐。”
竟自先失礼回屋,颇有一股狼狈逃开的味道。
我假装看不到,跟上迈腿过门槛,顿时被吸引——屋里很亮堂!
向南半扇屋顶上有一大块玻璃做的天窗。阳光穿过玻璃洒进来,屋内光线充足,和室外一样明亮。引得的我进屋什么也不看,光仰头看这一块玻璃了。
“好看吧!整个府里就我的屋里有天窗。”
我仰头愣神的空,三衙内的话语从正前方响起,一股股热乎乎的气息又似那日般喷到我的面颊、额头……
事隔这么多天,再次经历这种事我已经没有了上次的慌张,不动声色直接扭头转身向西——按照梁人习惯,西侧多位书房或着休闲玩耍的场地。
果不其然,西侧靠墙是一排雕花书架,只是……呵呵,上面放的摆件比书籍还多,当成博古架用了。
书架前是书桌、琴架、和榻,以及榻上的条几凭几。
终于见到榻了。
我假装感兴趣的探头走过去。
左右张望,“你这是病中还不忘记读书?”
靠墙西侧这间房几乎顶上我两间房的大,我估算他的北屋占地不止五间房的地方。
三衙内的心思估计还在天上飞呢,不在意的回:“哪有看。我的水平你还不知道嘛,我就是闷在屋里无聊,随便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