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后果就好!我行动起来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我帮他我感觉自己纯粹就是闲的,为了好玩,并不是向对谭玘说的那么高大上,为了生存。他保证不保证我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首先在贡院三里地范围内寻找佛道寺院。
梁城一年多的定居经历,我深知神识搜索最忌讳的就是被佛道之人察觉,偏偏梁城内外城的寺院庙宇众多,比比皆是。
徐府坑街范围内像三圣庙那样的小虾米就不用管了,最大的一座佛家白衣阁,我要去实地考察一下,防止内藏仙人。
白衣阁供奉的是白衣观音,为女阁。到阁里参拜的信徒也是女客,我带着酒儿去正适合。
白衣阁的西北墙脚是徐府坑街。此街和马府坑街一样,都是因为曾经的高门大户冠名,不一样的是一个是前朝家族、一个是今朝府邸。
败落的两府留下街头巷尾的传说,我对传说没兴趣,我感兴趣的是白衣阁与众不同的描金门楼,富丽堂皇和曾经的徐府有没有关系。
酒儿的年龄不如石榴,见识上也不如石榴,不说比我还无知,至少无法向我提供任何白衣阁的信息。
她站在我身后,还好奇的嘀咕:“啊,这是尼姑庵吗?!”
“这里是女阁!”
偏重的语气里带有斥责的意思,引得我和酒儿扭头转身向后看。
一位身穿汴绣褙子的老妪,花白头发裹在汴绣抹额里,挽髻上的金钗在脑后一晃一闪,手搭在小婢女的肩头正拾阶而上,露出汴绣八瓣裙里的汴绣鞋头。
梁人很喜欢刺绣的衣物,且年龄越大的人衣服绣的花色面积越大,汴绣在梁朝能被追捧到那么超然的地位,和他们的这一喜爱不无关系。
老妪显然是位有身份的人,并未再搭理我们,昂头挺胸从我们身边走过,视若无物。
被人无视的感觉非常不好,可我也无可奈何,谁让酒儿说错话了呢。
酒儿说的尼姑,归属于三姑六婆行列。在梁朝,三姑六婆是女子们的职业,朝廷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非常规范,不是自己说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需要在有司备案登记,有人数上的限制,申请人被有司批准后,才能做这些职业。
这也是朝廷没办法的办法。其他职业还好点,像尼姑道姑这两者都是终身不婚的,朝廷对超过年龄不婚者都会罚款,对出家终身不嫁者必定更是严格的管理,限制人数。因此,女子申请成为三姑六婆,一旦上了有司的备案,入行不容易,想要再改行那也是难上难!
酒儿把门楼都是描金的白衣阁说成是尼姑庵,老妪斥责她的原因必定是白衣阁的阁女不是普通的尼姑,没有在有司登记备案,不属于三姑六婆的范围。就像延庆观的呼延道人,是位国公爷,就是穿着道袍、喊着“贫道”,他也不受有司的管理,不能称为“出家人”。
至于白衣阁又是什么情况,只能进去看看真相了。
白衣阁不大,前院四四方方,一座单檐式大殿居中,石基座旁就是灰砖白缝墙边的青石小道,院两侧没有厢房,后院和偏院门口都有穿着僧衣的老妪把守,不让随意进出。
比兴国寺相国寺小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