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看到去而又返的杨元庆,李世民更没什么好脸色。
李承乾躬身行礼,说道:“儿臣参见父皇,叨扰父皇和各位大臣议事是承乾不对。不过还请父皇给儿臣半盏茶的时间,听儿臣把话说完。”
“朕现在正和臣子商议朝廷大事,你的些许小事……”
“父皇!”
李承乾第一次打断父皇的话,他手心浸湿,微微紧张,努力压制着心底慌乱,说道:“儿臣此来,实为父皇分忧。”
“哦?”李世民掀起眼皮,淡色道:“你是要告诉朕,你带来你府内录事为朕分忧?”
程咬金在杨元庆进门时还冲后者挤眉弄眼,听完这句话赶紧眼观鼻鼻观心,熟知李世民的都知道,这是他要发火的前奏。
然而李承乾没听出来,他昂首说道:“长乐郡王造.反,盐道告急,如今我大唐关内不过两处盐井,根本不足以供应天下黎民百姓用盐。”
“儿臣无能,不能为父皇分忧,但杨录事却有制盐之法!”
峰回路转的一句话,把李世民刚要喷涌的怒火直接压回去了,憋的他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太子此话当真?”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人问道。
“杜公,承乾句句属实,至于制盐之法,还得询问杨录事。”
李承乾说罢,看向杨元庆,立正殿众人的视线纷纷移向杨元庆那边。在场之人无一不是历史名人,杨元庆颇有些压力山大。
“回皇上,各位大人,下官偶然认识一游方道士,此制盐法也是他告诉下官的。”
李世民略一沉思,道:“说来听听。”
“是,此制盐法为海盐法,不同于盐井制盐,而是通过海水……”
从晒盐、结晶,再到煮盐,杨元庆侃侃而谈,众人却听得神情跟着变换。现今大唐只有盐井和湖盐,而最为依靠的就是后者,这后者正巧在陇右道。
“……待煮过结晶盐便可得到细盐,我说完了。”
杨元庆说完,立正殿一阵沉默。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眼中皆露出疑问,最后还是李世民不耻下问。
“细盐为何盐?”
闻言,杨元庆一愣,这才想起现在大唐用的还是粗盐。
“回皇上,细盐乃是形如珍珠粉状的颗粒,煮过的细盐祛除盐中有害物质,白净无害,用细盐做出的菜也更加美味。”
听说自己平日吃的盐是有毒的,一干人坐不住了,李世民大手一挥和众人摆驾尚食局。
尚食局第一次这么热闹,皇上亲自到来,秦尚宫匆忙迎驾,“参见皇上,参见各位大人。”
“起来吧,给杨录事准备一锅台。”李世民吩咐道。
秦尚宫不明所以,引领着众人来到自己专用灶台前,然而杨元庆第一步就卡主了。
“那个……咳,谁给我烧个火?”杨元庆很是尴尬。
掌膳亲自给杨元庆烧火,皇帝和一众大臣围观,杨元庆则开始烧水煮盐,等着锅内出现结晶,才用药杵磨碎晶盐留出细盐。
端着一小碗细盐,杨元庆抓起一把,笑道:“各位请看,这就是细盐。”
李承乾捏起一撮放进嘴里,蓦得瞪大眼睛,说道:“父皇,果真是细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