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纹男子收起这五封誓书,看也不看,直接丢进正殿旁燃烧的篝火:“诸君愿意和我一道共谋大业,我岂会以诸君妻女相要挟?我会派人将诸君妻女送至安全之地,重予金银,以防不测。只是请诸君铭记,今日之事,绝非不仁不义的背叛之举。”男子哽咽道:“只因尾张那厮欺天子在前,辱人臣于后,吾辈只是替天行道!”
听到此言,五名男子一言不发,深深低下头去,表示他们将完全效忠于面前的男子。片刻之后,他们纷纷起身,手紧紧握着腰间的胁差,走出正殿,各自召集下属,下达了军备整装令。
这一刻,一道闪电划过,大雨倾盆而下,温度陡然下降,雨水顺着青黑色的瓦片流下来,形成了一道水瀑。
桔梗纹男子盯着着这水幕,一阵出神。明智十兵卫仿佛回到了永禄十一年的夏天。那一年他第一次见到织田信长,那一天也是下着一样的大雨。
明智十兵卫光秀出身于美浓国的土岐,是当地的豪族,据说是源氏的旁支血脉,这意味着明智家和天皇家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年的光秀生活的不能说十分拮据,只能说过得十分优渥。然而好景不长,光秀的父亲明智光冈早逝,光秀被其叔父收为义子。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光秀在叔父家自然不比父亲在世时。
但即便如此,乱世之中能有一口饱饭,一杯热水已经是十分不易,光秀哪里还有怨言。倒霉的时候只会更加倒霉,这种日子也没能过多久。叔父在和仇敌的战争中身亡,明智家家道中落,明智光秀只能流浪诸国。他在流亡过程中学习了诗、书和茶道,因此日子虽苦,但总能撑得过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能比较贴切的概括他的前半段人生。
尽管能靠外物鼓舞自己,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明智光秀也难免思乡。
天高尽孤云,皓月当空故乡影,难尽游子心。
除了思乡,明智光秀也渴望着自己的才华有朝一日能被别人赏识。
他自负出身清贵,才学俱佳,必将在这乱世博得一份功名。但是他运气总是不太好。除了自己跟随的主君总是在换,他母亲的身体在光秀去世后一直不见好。明智光秀是一个孝子,年幼时明智光秀偶有调皮,都是母亲在尽力周旋。
在明智光秀叔父也逝世后,明智光秀无论出仕哪家,都会在出仕条件中单列一项,给母亲一个固定居所,待遇与谱代大名家属相同。
明智光秀的母亲却相反。尽管她也希望儿子出人头地,但是她最心底的愿望确是希望明智光秀能好好地、平安度过一生就可以了。
明智光秀时常不解,但是只能笑着回答是。对于明智光秀的母亲来说,他已失去了丈夫,没有了娘家支持,她见过了太多的死亡,太多的家庭破碎。她不能再失去儿子了。
好几次都有大名邀请明智光秀出任自己的幕僚,担任茶道、和歌老师,但是明智光秀考虑到无法照顾母亲,最后都谢绝了。明智光秀并不后悔。对明智光秀来说,母亲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亲人了。
母亲自然知道儿子心中所想,尽管她几次劝阻光秀,让他不要为自己放弃优越的条件,但是明智光秀都拒绝了。
似乎明智光秀就这样要平淡的度过一生了。
天禄十年,织田信长以绝对优势取得了美浓。此时的信长春风得意,他效仿中国周代故事,改井之口为岐阜,正式打出了“天下布武”的口号。同年,正亲町天皇赐予织田信长“古今无双名将”的称号。似乎终结日本战国乱世的任务,非他莫属了。光秀此时也心动了,他决定去岐阜城碰碰运气,希望能谋个一官半职。
就像阴天过后必是晴天,明智光秀等了40年,他的好运气终于来了。他本来只想在织田手下混个小官,得以奉养母亲,便足够了。
但是进入岐阜城不久,织田信长的小姓森兰丸亲自来到明智光秀的下榻处,恭敬的说:“家主大人得知名闻天下的明智光秀殿已经入城,十分欣喜,想于阁下一叙,请您务必不要推辞。”
明智光秀受宠若惊,大声答道:“是!”他知道,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
记忆流转,让明智光秀想起了命运转折的那一天……
永禄十一年夏天,明智光秀正式觐见织田信长。
缓缓走上阶梯,两旁的城墙被厚厚的白粉覆盖,明智光秀在森兰丸的带领下,一步一步登上阶梯。若是晴天,只怕阳光会通过着墙壁反射回来,刺的眼睛生疼吧?明智光秀暗暗想到。若是有一天我也能能为一城之主…
他心中陡然一惊,摇摇头。还没成幕僚就开始想当大名了?饭得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经过森严的武备厂,森兰丸将明智光秀带到会客间:“请明智殿稍后,主公稍后就到。”
明智光秀在榻榻米上盘腿而坐,心里暗自思量见到了织田信长该如何与其周旋。
没多久,门外传来一阵沉闷的脚步声。
不同于足袋踩在榻榻米上的声音,这脚步声有些尖利。
“主公到!”门外小厮震声答道。
明智光秀闻言立刻俯下身去,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地板上的榻榻米。脚步声越来越近,明智光秀紧张的眼睛都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