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大秦为了凑够粮食,居然不惜用自己的武器和铠甲来换取。 这对头曼来说,自然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将粮食给大秦又何妨?只要他们有了这些先进的武器,日后大秦在他们面前,还不是如同待宰的羔羊? 甚至头曼这会儿估计都快做起即将入主中原的美梦了。 …… 大秦科研院! 这是赵彻在出发巡游之前,牵头让工部众人重新成立的一个绝密部门。 科研院的保密要求极高,里面的人才都是赵彻经过千挑万选之后才选拔出来的精英。 赵彻在离开之前,将自己图书馆里面的各种关于物理化学等层面的书籍都交给了公输仇,让他尽快将这些人给培养出来。 而这些精英们,自然也没有辜负赵彻的期望,学习和成长进度都极快。 “诸位,你们应该也听说了,公子即将被封为大秦圣人,而我等所学习的科学技术,便是公子自己开创的流派!” “我想,整个大秦,除了公子之外,没有人比我们更加了解科学的神奇了,只要能将这些科学知识学习透彻,大秦的未来,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子离开了这么久的时间,大家应该已经将公子交给我们的那些书基本上都学习明白了吧?” …… 清晨,科研院内,公输仇正在对科研院内的众人训话。 赵彻回到大秦之后,暂时还没有时间过来看科研院这边的情况。 但是公输仇已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给赵彻一个惊喜,最起码也不能让他失望。 作为科研院的第一任院长,赵彻可以说是对公输仇委以重任了。 为了能在赵彻面前好好的表现一番,公输仇自己都花了苦功夫去学习赵彻交给他们的那些书籍。 能成为公输家的家主,公输仇本身的科研能力是丝毫不弱的。 科研院的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都是从墨家和公输家各自挑出来的科技宅,一心都扑在各种研究上了。 因此,研究院的整体学习进度,还是非常让人满意的。 只不过在公输仇看来,凡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院长放心,那些书籍我等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 众人拍着胸脯跟公输仇保证了一句。 “光是背熟没有用,公子说过了,科学研究理论知识只是基础,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和创新。” “公子交给我们的,不仅是那些书籍,还有那些实验器材,你们明白该怎么使用了吗?” “最重要的是,你们从书本上学习到的那些知识和理论,要能切切实实的使用出来,如此才能让公子满意,知道了吗?” …… 公输仇背着手,看着眼前的众人训诫道。 不能因为这么一点小小的成就就感到骄傲自满,跟赵彻比起来,他们还差的很远。 “院长,公子来了!” 公输仇刚训诫完,打算解散的时候,外面忽然走进来一个侍卫跟他汇报一声。 “什么?公子过来了?还不快请!” 听到赵彻到来的消息,公输仇连忙激动的喊了一声。 科研院的其他人听到这话,也赶紧围了过来,跟在公输仇身后去迎接赵彻。 …… “沈括先生,日后这大秦科研院就交给您打理了!” 此时,大秦科研院门外,赵彻正和一个长须中年人站在一起。 此人名为沈括,在大秦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个名字。 因为沈括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是来自于千年后的北宋、 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在后世历史的评价中,被誉为华夏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任务,华夏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的出现,推动了华夏整个历史朝代的科学发展。 而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则是他所编写的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梦溪笔谈》中所讲述的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而《梦溪笔谈》只是沈括众多著作之中的其中一部,根据《宋史·艺文志》中的记载。 沈括所有的著作加起来,总共有二十二中,一百五十五卷。 沈括是一个天才一样的人物,他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研究。 沈括在政治、军事、艺术等各个领域的贡献,也丝毫不差,甚至他还参与了王安石变法,只不过后来失败了而已。 至于沈括为什么会出现在赵彻身边,那自然是因为系统奖励的人物召唤卡了。 沈括的出现,可以说是极大的缓解了赵彻身上的压力。 因为大秦科研院的人,说起来都是些能工巧匠,但他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也仅限于启蒙阶段,甚至还未完全了解。 大秦科研院,现在只是等于暂时组建出了一个雏形,想要真正投入使用,可能还需要很久的时间。 而整个大秦,唯一了解科学技术的人,只有赵彻自己,所以他必须负责起教导这些科研院人才的责任。 赵彻身上的责任本来就够多了,一个人实在有些分身乏术。 而沈括的出现,总算是帮助赵彻分担了一部分的责任,最起码科研院这边的事情,倒是用不着赵彻操心了。 “公子,您过来怎么也不提前通知一声,臣等也好出去迎接啊!” 这时,公输仇带着科研院的众人走了出来。 “不必客气了,我这次过来主要是看看你们学习的情况,顺便给你们介绍一个人!” 赵彻摆摆手,随即带着沈括走进了科研院中。 “介绍人?难道是公子身边这位?” 公输仇愣了一下,打量起了一旁的沈括。 沈括身上穿着的衣服风格,还是属于宋朝时期的衣服,和大秦传统的服饰风格有很大的差别。
第412章 科研院(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