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悄然而至。
咸阳城内的居民们已经结束了一整天的忙碌,不少人在家中吃完了简单的晚饭,摇着蒲扇走到街坊中那辆。
晚风习习,带着初夏雨后特有的凉爽和湿意,让人舒服的不由得眯起眼睛。
“老郑,来碗面。”
街角的面摊上,一个穿着长衣的配剑男子落座,打了一声疲惫的哈欠,又想了想,嘱咐老板多加些油花。
“哟,小李哥,今天是发财了?还是说官府发饷了?”老板手脚麻利,很快就端上来一碗泛着油花的的宽面。
虽然只是稀稀落落的一两滴香油,但已经足够满足了。
这可是一年到头都吃不到几次的啊!
“可不是吗?”名为小李哥的男子迫不急大的夹起面条,满足的喟叹一声,随后哗啦哗啦的吃起面来,那大快朵颐的架势倒不像是在吃面,反而像是在喝面,把面当水喝一般,几口下去,一大碗面便吃干净。
“今天啊,那骊山的事情,大伙都知道吧?”小李吃完满后,满意的从兜中排出几枚圆钱,递给老板。
“骊山?那山不是邪乎的很吗?动不动就打雷下雨的,大伙早就习惯了,朝廷不是还不让上山吗?据说前些阵子咱们城巫大人上山,结果给打断了四肢,险些死在上面!”
旁边有纳凉的人插嘴。
“是啊,今天骊山又是那样,打雷下雨刮风,按理说大伙都习惯了,但是我待的那个户部啊,据我在户部尚书大人身边干活的表哥说,那尚书大人突然痛哭流涕,对着骊山的方向又是磕头又是烧香的,磕的满头是血!”
“哎哟,这大人莫不是中邪了?”
“嘿嘿,我倒是希望他天天中邪,这大人磕完头啊,简直是容光焕发,六七十的人了,跟打了鸡血一样,又是更衣又是沐浴的,还给我们没人都发了银钱,让我们提前放班!”小李嘿嘿的笑道。
随后他舔了舔嘴角,似乎是觉得一碗面不够过瘾,又让老板下了一碗,随后开始思索起来,这有了钱,今晚该去花楼里那个小娘子的房里快活。
“那你这一说,好像今天是发生了不少事情,这不,城南的咸阳城最大的书院,南阳书院,那书院里最年长,最博学的夫子,厚夫子你们知道吧?当今儒家圣人,今天黄昏时刻,讲课讲到一半,突然就跑了!”
“后来有人说啊,夫子进宫了!而且啊,不只是儒家夫子,那城外的道观真人,墨家的游侠,都往宫里去了!”
“看来是有大事发生!”小李咽了一口面,做沉思状。“要是天天有大事就好了,这样俺天天就能吃滴香油的面了。”
众人又是一阵欢笑。
“就只有这些想法了吗?不妨多想想,比如?”
耳边突然响起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但这在众人谈笑中,显得无比微弱的声音,却如同洪钟一般洪亮而清晰。
众人不由得好奇的看过去。
一对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