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副将的劝诫,孙策一脸笑意的说道:“汝放心,吾只说不杀刘繇,却并说要放刘繇离开。”
此情此景,在加之对面有孙策这个杀神,刘繇明白大势已去,想要突围出去,已经是痴人说梦,既然投降可活命,刘繇短暂纠结之后,还是痛苦的下令道:“全军听令,降了吧。”
随着刘繇一声令下,这些早已吓破胆的亲卫,当即扔掉了手中的环首刀,然后向吴军示意投降,孙策见此,当即命人将投降的士卒当即押解起来,返回曲阿城向孙坚复命,自己则率领五百人,押解着刘繇,准备前去湖熟城,试着用刘繇招降太史慈。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大地上之时,孙策及五百士卒,已经押解着刘繇出现在了湖熟城下,城内的太史慈,刚刚起床,还未来得及用早膳,便接到士卒禀报道:“启禀将军,城外孙策率领着五百士卒,押解着刘繇大人出现在城外,邀将军出城一叙。”
听完士卒的禀报之后,太史慈当即马不停蹄的冲出门去,然后手提长枪,骑着战马,直直朝着湖熟城门处而去,见太史慈到来,门口处早已等待多时的五千士卒,当即表示想与太史慈同往,而此时太史慈也顾不得其他,当即便应允了下来,湖熟城门处的丹阳士卒,见太史慈打算率领五千大军杀出去,门吏也不敢阻拦,只得打开城门,放太史慈及五千大军离开。
眼见太史慈率领着五千大军杀了出来,孙策身后的五百将士,当即心虚不已,这要打起来,五百对五千,能赢才有鬼了。
见太史慈杀了出来,孙策却一脸笑意的说道:“太史将军,别来无恙啊。”
孙策说完之后,闻言的太史慈当即回答道:“孙将军,客套话就不用说了,放了刘繇刺史,本将擅自做主,放汝等一条生路。”
对于太史慈的恐吓,闻言的孙策当即用手中虎头霸王枪,抵住刘繇的咽喉处,然后接着对太史慈说道:“太史慈将军,吾的实力,吾想不用吾在多说什么,倘若太史慈将军想让刘繇完好无损,那便请太史慈将军归降吾军,不然吾单骑杀出去之前,必然废了刘繇,以祭奠吾身后的五百兄弟。”
对太史慈说完之后,孙策又转过头来向刘繇说道:“刘刺史,汝若想安然无恙,便下令士卒投降,不然吾便痛下狠手了。”
孙策说完之后,刘繇最先承受不住压力,开始慌了起来,而与此同时,太史慈心中也开始惊慌失措起来,本来太史慈想以势逼迫孙策就范,可如今刘繇在孙策手中,孙策又如何会轻易上当。
最终,刘繇率先开口下令,让太史慈身后的五千士卒放下武器,太史慈对此也不阻拦,毕竟太史慈与刘繇乃是发小好友,太史慈真的不忍心让好友刘繇蒙难。
但太史慈却留了一个心眼,对孙策说道:“孙将军,常言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若吾能见到刘繇安全返回庐江郡,吾才愿意归降吴军,不知孙将军敢与吾击掌盟誓?”
听完太史慈的要求,饶是孙策脸上也露出一丝不自然的表情,本来孙策只是打算留下刘繇性命,而并未打算放刘繇离开,但如今太史慈以此为条件,着实令孙策为难了,但孙策一想到放了刘繇便能得到太史慈,孙策也就释然了,毕竟在刘繇与太史慈之间做选择,那孙策必然毫不犹豫的选择太史慈,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孙策还是明白的。
短暂思索之后,孙策当即讨价还价道:“既然如此,吾便擅自做主,即刻放刘繇离开,不过,太史慈将军,汝身后的五千大军,吾要留下三千俘虏,如此吾才好向吾主孙坚交代。”
听完孙策的要求之后,闻言的太史慈正在纠结要不要答应之际,刘繇却当即毫不犹豫的答应道:“好,三千就三千。”
见事已成,孙策当即反手一枪,将刘繇身上的绳子挑断,然后示意刘繇可以离开了,刘繇见此,当即快步向着太史慈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