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士所言极是,地方官调兵之风不可长!若此风蔓延开来,地方官既有财权又有兵权,大明将重现唐末藩镇割据的乱相!”
“皇上应严惩铁铉以儆效尤。”
建文帝阴晴不定的看着黄子澄。他没有表态,而是下旨:“起驾,去太庙!众臣工随行!”
太庙之中供奉着太祖、宣宗的灵位。
两刻时辰后,建文帝命令众臣跪在太庙外的石阶上。他自己则进了太庙,命令太监将太庙大门紧闭。
建文帝跪地,仰望着太祖、宣宗的灵位。压抑了近一年的他失声痛哭。
哭罢,建文帝对着祖父、父亲的神牌说道:“太祖爷,宣宗爷,一定是你们在天有灵,保佑了大明。为大明降下了铁铉、盛庸两位良将,替朝廷守住了济南!这是自朱棣叛乱以来,朝廷取得的第一场胜利!”
建文帝擦干了眼泪,大步走出太庙。
建文帝朝着文臣武将们高喊一声:“拟旨!封山东参政铁铉为山东布政使,领兵部尚书衔,参赞军务!封山东都司盛庸为历城侯,平燕将军!罢黜黄子澄一切官职,贬为庶人!”
你们不是说铁铉这个地方官统兵不合制度么?那好,朕就给他一个兵部尚书的头衔!兵部尚书统兵,总名正言顺了吧?
至于盛庸,朕直接让他做平叛军的主帅!
建文帝的这道旨意,开了地方官挂六部堂官衔的先例。自此之后直到大明亡国,大明有战事之地的总督、巡抚,皆领兵部尚书或侍郎衔。
黄子澄被大汉将军们叉了下去。这个臭棋篓子终于被建文帝彻底舍弃。
建文帝又问齐泰:“平安跟陈晖如今在何处?”
齐泰回答:“平安在泰安、陈晖在莒县。他们手中仅存数千兵马。”
建文帝道:“拟旨,封平安为平燕左副将军,陈晖为平燕右副将军。命他们带领所部,伺机增援济南!”
齐泰建议:“皇上,朝廷如今有能力调集四万禁军北上。可否让徐辉祖率领禁军,前往济南增援?”
建文帝否定了齐泰的建议:“徐辉祖嘛,还是带着禁军去苏北防御。”
建文帝其实还是信心不足。他不知道仅有两万多军队的济南守不守得住。让徐辉祖带兵去苏北,这是他给自己买的保险。
与此同时,济南城。
铁铉、盛庸、常歌站在城楼上,俯视着城外的燕军。
铁铉蹙起了眉头:“坏了,燕军正在修建工事。看来是要围而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