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可!”
魏国公府内,幽静的书房里,响起急促而忿忿的低呼声,白天被李高煦一拳砸翻的茹瑺还面带青紫,双目圆瞪,“武英殿内,魏国公缺位,六部、都察院即使加上国子监,不过十四席,赵王、燕王加起来已有七席!”
刑部尚书暴昭侧头看了眼陈迪,笑道:“陈公倜傥而有志操,名望响彻海内,任职遍及鲁地、晋地、南直隶、江西,暴某记得陈公与练子宁、景清、吏部张公均有交情。”
陈迪今年五十七岁,身姿挺拔,虽然鬓发苍白但双目有神,他在建文元年出任礼部尚书,官至太子太保,但之前几十年内辗转各地,文事武道均有才干,听了暴昭这个晚辈的赞誉,只微微笑着并未开口。
徐辉组点头道:“武英殿内,还请陈公襄助一二。”
半年前,李棣攻入金陵,陈迪堵在城门处高声喝骂,言辞犀利,李棣大怒让人将其缚住手脚,破布塞嘴。
之后李棣被炸得粉身碎骨,被救出的陈迪在金陵城内放声大笑,惹出了好些是非……最后被一脚踢走,但即使是李高炽也不敢随意罢免,只能将陈迪塞到云南去做个布政使。
若论如今朝中声望,陈迪的确是首屈一指的,比他强的倒是有……方孝儒就是一个,但半年前被李允熥一顿狂喷,这老头如今早就和黄子澄、齐泰一样滚蛋了。
陈迪进入武英殿,的确有可能影响景清、练子宁等人……这也是徐辉组使尽手段将陈迪召回朝的原因。
陈迪随口应付着,双眼眯成一条缝,视线在徐辉组三人身上打转……对于他这个死忠于李允炆的臣子来说,徐辉组是他最容易选择的对象,但徐辉组是否靠得住呢?
“陈某初回朝,听闻……燕王、赵王不合?”陈迪突然问:“燕王太妃此举……倒未必是坏事。”
还在喘着粗气的茹瑺一愣,看了眼并没有什么意外神色的徐辉组、暴昭后也反应过来了。
燕王太妃设文渊阁,割裂了徐辉组和群臣之间的联系,但同时也割裂了徐氏和燕王、赵王之间的联系。
没有徐氏压制,魏国公府一脉在武英殿中又席位不多,李高炽、李高煦这对兄弟之间的矛盾只怕会激烈起来。
茹瑺沉默片刻后道:“六部之中,燕王占了三席,五军都督府中,赵王占了两席……”
“一为文,一为武……”
从秉性、性格、行事作风、势力范围各个方面来分析,李高炽、李高煦的内斗是不可避免的……谁都不会松一口气,特别是在徐辉组选择有意无意退让的情况下。
今日,徐氏提议改制,徐辉组在坤宁宫中勃然变色,也不过是演戏而已,借此将陈迪这个国子监祭酒送入了武英殿。
诸般事议定之后,陈迪话锋一转,“魏国公,北地兵事,还需留意。”
徐辉组神色不变,延手道:“还请陈公指教。”
“铁铉其人,实有奇才,但军略非其所长。”陈迪叹道:“听闻荣国公赋闲,且历城侯、平安均乃一时名将……”
听着陈迪这一番话,茹瑺侧头看去,徐辉组的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
先帝李允炆不知所踪,燕王李棣粉身碎骨,李允熥登上帝位,为制衡李高炽、李高煦,徐辉组挺身而出,这是顺理成章的。
但徐辉组本人的心思颇为……茹瑺心里有数,论身份,论地位,掌军十余万的荣国公梅殷理应入朝,更应该名列五军都督府五位都督之列。
但徐辉组与燕王一脉的谈判结果是,徐辉组宁可让无权无望,甚至已经重病缠身的耿炳文出任后军都督,也不肯用梅殷。
半年来,梅殷这个名字已经从朝中消失的无影无踪……要知道,梅殷是太组皇帝为先帝择定的辅政大臣。
而历城侯盛庸,屡败燕军,大将平安更是斩燕军大将多人,永乐年间的名将房宽、陈亨、薛禄、李彬都是其手下败将。
只因为没有成为徐辉组的心腹,他就不肯重用这些人,宁可让铁铉领军……要知道铁铉坚守济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城内有盛庸主持战事。
徐辉组脸色是越来越难看,陈迪暗叹一声,再次话锋一转,“还望魏国公多加思量……正如今上所言,自古得国之正,未有出本朝之右者,北地民心,不可尽毁……”
书房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古怪,陈迪察觉到了什么,渐渐的闭上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