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熥胳膊肘顶在膝盖上,手托着下巴,听见徐氏的低呼,这才回过神来,笑着说:“四婶做主就是。”
听见徐辉组冷哼一声,李允熥嗤笑道:“记得魏国公早年与前江阴侯有隙?”
“难以攻克永平,难道不是魏国公出力吗?”
“原来魏国公与黄子澄、齐泰是同僚啊!”
低低的哄笑声在殿内响起,李高煦听不懂,李高炽低声解释了几句,江阴侯吴高的父亲吴良早年与徐辉组有些过节。
靖难之初,江阴侯吴高率兵驻守辽东,多次出兵攻打永平府,牵制燕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李棣为之烦恼,后来还是道衍使了个阴损主意。
李棣亲自写了两封信送去辽东,刻意让其落到了官军手中,一封是夸赞江阴侯吴高,另一封是贬低吴高的副手杨文。
李允炆得报后犹豫不决,就是徐辉组力劝,最终江阴侯吴高被削爵流放广西,并加杨文为辽东总兵官……从那之后,辽东再也不能牵制燕军了。
都察院御史练子宁在心里琢磨,陛下怨气颇重,似乎为江阴侯吴高抱不平……但想想当年,黄子澄、方孝儒、李景隆都被陛下叱骂甚至殴打。
不论其他,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陛下看似放荡,实在胸有韬略,颇有城府……而且陛下提起了江阴侯吴高,显然看穿了魏国公之谋。
徐氏平静的看着这一幕,半响后才轻声道:“请陛下决断。”
如今的局势,徐氏也很难决断,她想看看这位皇帝侄儿会怎么选。
李允熥依旧保持着手托下巴的姿势,神色淡漠,只道:“晋地怎么办?”
众人不禁愕然,面对这个问题,徐辉组、李高炽、李高煦三人都哑口无言……都在争夺北平周边的府州,没有人去管一片狼藉的山西。
吏部尚书张紞、都察院左都御史练子宁、右副都御史景清三人对视了眼,都从对方眼中捕捉到一丝异色……陛下此问,异军突起,彰显王者风范。
李高煦、李高炽、徐辉组三人蝇营狗苟,计较得失,而陛下关切晋地……这就是区别。
李高炽有点怕……他实在不想再承受李允熥劈头盖脸,而且让自己无法辩驳的训斥,上一次的训斥已经让自己名望大跌了。
“陛下,晋王已然就藩。”李高炽出列道:“当命其整顿地方,聚兵备寇。”
鼻子有点歪的茹瑺冷然道:“山西如今还有可战士卒吗?”
这是在说,两年多前,李棣扫荡山西补充燕军兵力,之后南下袭金陵,山西早就空虚了。
徐辉组补充道:“洪武年间,先晋王病逝,太组皇帝命燕王府节制晋地。”
这是在说,守卫山西,那就是你们的事!
李高煦冷冰冰的站在那不吭声,半年多前南下燕军约莫五万有余,历经数度大战,抵达金陵时候只剩下四万了,之后挑选降卒补充兵力,一度扩充到八万大军。
但李高煦再傻也知道,北地打生打死,再重要也不如金陵重要,他在南直隶留了将近五万大军,丘福领三万燕军北上,虽然有北地留守的燕军,但兵力也不过四万有余。
四万大军,听起来很多,但需要镇守至少北平、保定、永平三地,可能还要加上真定府、河间府……要知道如今燕军背后可不是友军。
更别说燕军还需要遣派重兵镇守要塞宣府,此地乃护佑北平的咽喉之地。
再分兵去山西……兵力已经不足了。
李允熥打量着众人的脸色,心里微微叹息,转头道:“不如从丘福、铁铉麾下各选派偏将率兵进驻山西?”
李高炽和李高煦对视了眼,都没吭声……这是他们能接受的,毕竟晋地还算是他们的地盘。
徐辉组却不肯,这不等于送羊入虎口吗?
看到徐辉组出列,李允熥抢在前面,幽幽道:“想当年,中山王全歼元军,力夺太原,平定山西,王保保单骑夜逃……”
徐辉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咬紧牙关……当年父亲徐达西征,何等荣耀,难道自己能说个不字?
这厮真是奸猾!
“至于永平府……”李允熥装模作样的说:“铁铉有意北上备战,理应许可。”
李高煦刚要发作,旁边的李高炽拽了把。
李允熥继续道:“可使铁铉分兵驻守永平府……但铁铉守城得力,野战未必……”
“老九,你可挑选良将,率兵驻守河间府。”
李高煦哈哈一笑,“臣遵命……一旦前方溃败,臣必不使蒙古侵入山东。”
永平府靠近辽东,而蒙古南侵一般是从山西以及北平的西北方向而来,和永平府压根不相干。
但既然徐辉组以这个名字要占了永平府,那也可以,但身后与山东相连的河间府,就必须由燕军镇守。
徐氏在心里琢磨了下,不得不承认,这是个让徐辉组无法反对的理由。
而李允熥揉着太阳穴,觉得心累……朝中要平衡,北地也要平衡,这个皇帝真是不好做!
想到这儿,李允熥下定了决心,松江府那边还是尽快成军的好……如果再这么熬下去,只怕还没出现转机,自己就要被熬的早生华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