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宅镇。
浑身上下黑了一个色号的杨士奇感慨的看着兴旺的市场,除了白糖之外,茶叶、瓷器、棉布各种货物林林总总,来往的人川流不息。
杨士奇心里有着隐隐猜测,以商业手段迅速打造出这个草市的建议看似来自刘璟,其实很可能出自陛下的手笔。
虽然没有抽水,也不缴纳税赋,但这个草市迅速壮大,它带来了人流量,带来了大量货物,很快稳定了松江府的局势。
换来的大量粮食作为赈灾粮发放下去,维持住难民生存的最低标准,走遍整个松江府的杨士奇从难民中挑拣青壮,高维、侯景鹏从金山卫抽调士卒作为队长,隐隐以兵法勒之,松江知府周继瑜已经上奏朝廷,请求治河……能从朝中弄点好处那都是有益的。
“士奇兄。”踩着一双草鞋的叶福疾步而来,脸上满是笑容,“不过月余,如此成就,士奇兄有实干之才。”
“叔畴过奖了。”杨士奇笑着握住叶福的手,“若无继瑜兄、叔畴费心劳力,如何有今日之况?”
“更别说,如今只是初具规模,接下来诸事……”
话音未落,耳边传来急促的竹哨声,杨士奇脸色大变,这是盗匪来袭的警戒信号。
叶福的手没有松开,轻声道:“虽只持木枪竹剑,但已聚集青壮五百人,不仅有军中精锐领兵,金山卫另抽调两百甲卒伏于侧翼。”
“已有准备?”
“斥候昨夜来报,金山卫指挥使高维精通兵法,定诱敌深入之策。”叶福笑道:“若无盗匪、倭寇来袭,松江府何以组建乡勇?”
杨士奇迟疑了下,低声道:“不可弄巧成拙。”
叶福点点头,本朝地方行布政司、按察使、指挥使三权分立,各地不许自行组建乡勇,不过南直隶无上司直辖,沿海常有倭寇来袭,一旦有大股倭寇犯境,才许组建乡勇。
“来犯五百盗匪,其间半数倭寇,有数人乃是松江府悬赏已久的头目。”叶福轻笑一声,“此战之后,青壮疏通河道,青壮成军,可并行而为之。”
杨士奇微微颔首,在心里琢磨,自己赴任松江同知至今一个月,虽然刚开始一团乱麻,但进展却非常迅速,至今日已经可以正式进入快通道了。
不过杨士奇心里也清楚,换来的粮米还是不够的,一方面苏州府、嘉兴府、湖州府都来求援,另一方面组织青壮难民疏通吴淞河……这将是耗时极长的工程。
太湖水患之重在于疏通吴淞,使得湖水入海,但自夏驾浦至上海县南跄浦口的一百三十余里已是茭芦丛生,已成平陆……这一段几乎是重挖河道了,工程量非常宏大。
历史上名臣夏元吉先后于永乐元年、永乐二年两次治水,动用十余万民工,耗时一年半才得以完工。
杨士奇知道,面前的困难还很多,接下来要做的更多……所以,他心里考虑的是,仅仅以松江府一府之力,或得嘉兴、苏州两府相助,自行治水,还是尽快成军,练就精兵,以便李允熥掌控朝局,再以朝廷治水。
两个方案,前者耗时很久,而且会极大的影响成军的速度和练兵的效率,毕竟无论是练兵还是成军,都需要大量粮草为后盾。
简单来说,吴淞河不疏通,太湖水患就无法根除,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几地的局面就不太可能改变,赈灾只是治标不治本。
从时间上推算,杨士奇计算过,明年开春时候想顺利春耕,之前的四个月内耗尽粮草招募民工,也未必能疏通吴淞河,而且还要考虑到吴淞河支流导致的时不时水患对田地的影响。
换句话说,即使竭尽全力,明年秋收有没有收成,那也是说不准的事。
但如果选择后者,尽快成军,尽快练兵,为陛下后盾……但接下来的一年内,陛下有翻盘的可能吗?
杨士奇计算过,维持赈灾的最低标准,计算每十日粮草的进账,只能维持一支三千青壮组成的军队,加上金山卫的兵力,共计约莫七千兵力。
而仅仅应天府内,燕军兵力就超过万人,陛下翻盘的难度太大了。
杨士奇原本也没想过在短短一年内翻盘,但如何抉择……这太难了。
所以,杨士奇犹豫不定,他决定干脆将这件事上报,让刘璟……不,让陛下去决定吧。
正在思索时,草市商贾已经发现盗匪来袭,市内一片大乱,但周继瑜率甲士、衙役弹压全场,斩杀数名乘机作乱的地痞流氓。
镇外先传来一阵噼啪射击声,杨士奇知道那是火器发射的声音,随后杀声震天,有人登高而望,大呼小叫,声音里充斥着兴奋和激动。
一个时辰后,金山卫指挥同知侯鹏景遣派军士来报,大胜,斩盗匪首级近两百,俘虏两百有余,生擒头目六人。
当日,盗匪来袭的奏折快船送往金陵。
第二日,大捷的战报,以及请组建乡勇备倭,招揽民工治河的奏折一并送往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