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一些秘密的有王钺、常宽两个太监,以及杨应能这个中书舍人,李允熥不得不依靠他们,但同时也带着深深的戒备……他们可以死忠于李允炆,但未必会死忠于自己。
所以,李允熥始终在寻求着其他人,最早起念的是其舅父开国公常升……但无奈舅甥关系本就不好,再加上常升其人不擅权谋,目标也太大……
之后李允熥在反复思索后选择了刘璟……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而刘璟也没有辜负李允熥的希翼,先后聚拢了不少人才,并且成功的将松江府事实上划为了私地,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这份名单上,有刘璟,有刘璟挑选的叶福、周继瑜、高维、侯景鹏,现在又添上了一个名字,杨士奇。
不同于他人,李允熥确认杨士奇是冒了风险的……毕竟是历史上永乐年间的名臣。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杨士奇以家人为投名状之后,李允熥才接纳了杨士奇……毕竟他的能力是摆在这儿。
刘璟在设私宴送别杨士奇的时候,曾经影影绰绰告知……陛下寄予厚望。
李允熥希望杨士奇能够尽快的发挥出他史上名臣的能力,让松江局势好转,成为自己日后坚定的根基所在。
侧屋内,开诚布公的杨士奇得到了周继瑜、叶福的认可,前者还罢了,后者知晓杨士奇在京中颇有名望,开口询问……虽然含糊,但总归是在询问杨士奇此来松江的举措。
“其一,定根基。”杨士奇正色道:“欲定根基,不可缺粮,无粮不稳。”
“招揽青壮,兵法勒之,他日组建成军,均需粮食。”
杨士奇一边说,一边打量着对面两人,这是存在他心头很久的疑惑……陛下挑选松江府为根基,有着种种妙处,但如何解决粮食这个在自己看来无法解决的难题呢?
不可能是在朝中,若是朝中有办法,太湖水患也不会持续两年都难以解决。
所以,陛下之策,必在松江,必在面前二人身上。
周继瑜和叶福对视了眼,前者微微颔首,后者轻声道:“此次赴任华亭,临行前孟光兄送来一份密方,洗糖法。”
“洗糖法?”杨士奇呆了呆,他从未听闻……那是当然,洗糖法大约是明朝中期才出现的,等到在部分区域流行,都要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出版之后了。
叶福细细描述,杨士奇愕然半响,等周继瑜确认,他才敢相信,“将蔗糖洗成白糖……利润极其丰厚,再以银钱购粮?”
“不错。”叶福点点头,但随即脸上浮现愁容,“士奇兄当知,买粮自然是越买越贵,如今北方战事未定,江西、南直隶、湖广已经买不到多少粮食了。”
杨士奇一边附和,一边迅速做出判断,不用想了,必定是陛下的密方。
一方面刘璟乃刘青田之后,刘青田晓天文地理,知阴阳八卦,通兵法谋略,但从未听闻擅长此等工匠之计。
另一方面杨士奇记得,这些年吴王府倒是有这方面的名声,陛下潜邸时期还弄出个工坊,就是前些天,夏日酷热难当,传闻陛下亲制冰块消暑。
杨士奇还在琢磨,周继瑜叹道:“孟光倒是心怀天下,却不知松江府如今自身难保……”
“继瑜兄此言何意?”
“士奇有所不知。”周继瑜苦笑道:“前些日子苏州知府姚善,浙江按察使王良为太湖水患赈灾入京求援……”
“倒是听闻此事。”杨士奇眯着眼轻声道:“据说魏国公府设宴以待,姚知府还得燕王之邀。”
“看似重视,实则……”叶福嗤笑道:“朝中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谁去管那些嗷嗷待哺的难民?”
“最终孟光不忍,写了信来,望松江援手一二。”周继瑜叹道:“白糖已然托本地商户出售,的确利润丰厚,也托粮商在各地采买粮米,但即使松江也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