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玄在晋阳略停了几天,就马不停蹄返回长安,其后不过两月光景,长安的好消息接连传来。
李渊废隋代王杨侑,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唐,改年号为武德元年,立长子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元霸为卫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其余各庶子亦各有封号,不过与上述四王相比,哪怕是最差劲的齐王李元吉,份量也比所有的庶子亲王要重的多。
等到了七月中旬时,长安方面忙完了登基大典之后,果然一切如李元霸的建议,让李元吉遥领绛州大总管一职,人仍然留在长安不领实职,却由裴寂迅速带着一些兵马赶到了绛州,任大总管府长史官一职,负责整个黄河两岸十几个州县的防御。
裴寂后有关中雄厚的实力保护,左面又有强悍之极的李元霸为护卫,南面隔着一条大河,而河南方向,李密的瓦岗军虽然在洛口仓打败了王世充,不过几个月休整下来,王世充与段世达等人又在东都洛阳附近得到了大量的军械和物资补充,东都洛阳是大隋在整个河南的政治与军事中心,其重要性不是几个官仓可比,洛口一个仓连绵几十里,藏着几百万石的粮食与大量的盔甲军械,更不要提东都洛阳,几十年间全天下的财富与物资还不知道藏了多少在洛阳城内与附近的仓库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尽管天下大乱,仅凭洛阳一个大城的储藏就可以让几十万人轻松在城里过上几十年,而储藏的粮食与物资仍然绰绰有余。
王世充原本是西域胡儿,骁勇善战,可以说是大隋最后一个忠于王室的勇将,洛口战败,并没有伤及他部曲主力,再加上洛阳物资的支持,几月间此人又有雄兵数万,在数量上远不及瓦岗军,在质量上却远远胜之,所以瓦岗军虽然得了洛口仓,又开仓放粮,到河南人心,部众更扩大一步,也由大山中真正走了下来,得到了不少州县,不过在全天下的有心人眼中,李密打不下洛阳,就不能真正的巩固他在河南的势力,也根本不能有着自己的王业基础,由此而推,在打败王世充等东都悍将,打下洛阳之前,李密绝对不会犯傻,去向自己的关中族弟李渊动手。
这两人勾心斗角,一个大哥叫的亲热,一个贤弟叫的掏心掏肺,但两人现在都是明白,亲戚原本就是八杆子打不着,就算是真亲戚,以后谁成了事得了天下,也准得让另一个讨不了好,倒是现在,两人勉强算是结成了一个名义上的联盟,李渊年纪比李密大,却尊对方一声大兄,李密欣然受之,其实也没真把李渊当成一个便宜弟弟,只是这样一来,裴寂在绛州却更加安然无事,只等着两边撕破脸皮,或是李渊东向,或是李密下手攻来的那一天。
任绛州总管的事,裴寂算是欠了李元霸一个大人情,以前的小小冲突与恶感,自然是风吹雨打去,一点痕迹也不曾留下。
七月中,特进、绛州大总管府长史裴公特意赶了十几天路,到得晋阳城中,与李元霸相会甚观,李元霸也是信誓旦旦,一旦绛州有变,他的晋阳铁骑一定不会坐视不管,十天之内,便会赶到绛州城下,为裴公的助力。
裴寂自然是欣喜异常,李元霸本身的武力自不必说,自从他在河东城下一戟斩敌数十,亲手击杀尧君素之后,估计全天下除了寥寥几个人外,再也没有人敢和李元霸单打独斗,而李元霸麾下的百练铁骑已经大大出名,雀鼠谷一战,一百重甲骑兵冲乱几万人的贼兵大阵,就算是有李渊的计谋在先,百练重甲骑兵的战力,也一样的不可小觑。雀鼠谷战后,百练铁骑进一步扩大,到得李元霸取了河东,又得了不少战马,半年多下来,又想方设法购买了不少好马,尧君素的部下中,也有相当的骑兵好手愿意加入百练铁骑,到得现在,重甲骑兵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三百骑,轻骑也有接近两千。
这样一支骑兵力量,在当时已经极为强劲,人是不如刘武周的骑兵人数更多,论及个体实力之强,百练骑骁勇善战勇猛无敌的名声早就传了开去,一百骑就敢撞到十来万人的敌阵中,试看天下还有哪支骑兵敢这么发疯?
所以现下晋阳局势安稳,百练铁骑坐镇之功不可小觑,这种强大的威慑力既然能保护太原附近诸郡的安全,想必在他裴寂受到威胁的时候,也一定会发挥相当的做用。
当即宾主相谈甚观,裴寂在晋阳故地心情极是愉悦,到得临行之际,却向着李元霸意味深长的一笑,然后带着从人卫士绝尘而去。
李元霸被他这一笑笑的毛骨悚然,过得数日后,果然从长安来了书信,李渊命他布置人手坐镇晋阳,然后抽出时间前去长安,在长安已经给他准备了卫王府邸,一到长安,便可以迎取定下来的裴家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