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与太原这里,山多水少,地势高低崎岖不平,不利取水,所以粮食出产极少,连自供自足都很难,历年下来,河东太原等郡,都是以本身别的出产来换取粮食,这样才勉强维持下局面来,听王君廓说,三哥你颇有经略河北之意,这个恕小弟直言,想以太原几郡的实力来做这件事,太难了。”
李元霸以前一直把这个小兄弟当成武痴,对他别的地方都不关注,此时两人随便谈谈说说,竟是让他发觉李道玄见识不凡,对河东与太原等郡的认识也很深刻,当下不禁问道:“道玄说说看,为什么难?”
李道玄微微一笑,手中马鞭顺手在路边的草从里一抽,几只野鸡惊叫飞起,一瞬间的功夫又隐没在远方的草从深处。他刚刚想要解下弓箭,却已经迟了一步,不由讪讪一笑,道:“三哥真是没口福。”
见李元霸还在等自己说话,李道玄一笑收弓,向着李元霸正色道:“除了粮食不能自已自足外,河东与太原多山,道路崎岖难行也是一条,而且虽然没有经过大的战乱,便是河东这里,三哥也尽量保有了元气,并没有受太大损伤,饶是如此,人口仍然不足,河北那里战乱已经几年,常常几百里没有人烟,不过大多数郡县,随便挑出来一个,也比太原道诸郡的人口要多的多,关中就更不要提了,千里沃野,水利齐备农田肥沃,更重要的是关中根本没有战乱,所以人口众多,实力最强。咱们李家要得天下,只要把关中护住,哪怕打个几十年,就象南北朝那会儿,最终得天下的,也一定是咱李家!”
李元霸这才了然,他到这个时代尚且不久,对天下大势就算努力了解学习,终究还是有点雾里看花之感,哪有李道玄这样的世家子弟更加清楚。
其实整个太原诸郡,其实也就是后世山西,由地名就可看出,整个山西大半被群山围绕,境内多山地,少农田,除了汾水外很少有大的江河,无有水利灌溉,所以自古以来,边民们半耕半牧,使得民风彪悍,内地则以别的出产弥补土地出产之不足,到了后世,山西商人行于天下,敢闯敢拼,也就是因为不似别处,仅以农田就可以养家活口。
说到这里,李元霸不觉也有些好奇,印象中长江以南一向以鱼米之乡著称,想必出产更盛,而人口更多?
当即便向李道玄询问,并道:“扬州死后,宇文化及不占据江都,反而转向河南一带,这却是为何?他弃守江都,杜伏威等人已经占据丹阳,整个淮阳与江南一带,都落入杜伏威手中,此人年轻勇武,岂不会成为咱们来日大敌?”
李道玄摇头笑道:“丹阳与江都附近,直到江陵,这沿江一线确实是人口重多,物产丰茂,不过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江南出产多,土地最为肥沃,地大物博,哪怕是关中也不能相比,不过也因此使得民风不那么彪悍轻死,百姓只要能活的好,谁想愿意从军打仗刀头舔血?所以江南江北一带,绵延千里,却很少出大将猛将,也不出精兵。咱们大隋征伐南陈时,几十万陈军也吃不住几下打,所有的南朝将军,也就麦铁仗一人罢了!再前朝的北府兵,多半是以北方逃亡的流民为军队,而不是用南方之民。再往前,江东孙氏几代经营,却也只能偏安一隅,根本无力北进,比之更加弱少的蜀国都是不如,就是此理,所以以我看,杜伏威、辅公祐等人,虽然雄强一时,将来却不难收服,请三哥拭目以待。”
李道玄解释的如此清楚,李元霸还有什么不信的,当即点头微笑,甚是夸赞了李道玄几句,然后又问及后世两湖、江西、两广等地,才知道这个时代整个南中国尚未开发,就是后世有湖广熟,天下熟的两湖,人口稀少落后,甚至还不如太原等地。一直要到宋朝中页之后,先是朝廷开发,后来南渡避难,整个南中国才慢慢发展起来,现在只能用来流放犯人,与后世之宁古塔的地位,一般相同。
他与李道玄谈谈说说,倒也解了刚刚看到河东破败的愁闷,事情到现在,他其实已经明白自己所思,与李世民争夺天下,没味道,安心做个富贵王爷,好像也不是那么好玩,倒不如金戈铁马,与天下英豪会猎,用戈矛做戏,有人头下酒,方才不负此生。
幽州罗艺,河北群雄,须得一个个慢慢踩过去才是。
而且,以他之能,若是能早点解决河北的动乱,那自然是更早一点的好。什么万家生佛解民倒悬他没有想过,不过每次看到不少百姓全家饿死在道路两旁,只要稍有点人性,还是愿意多做那么一点事的。
河东这里战事已经完结,与关中连接成片,除了在几个渡口留下少数兵马防备检查外,也不需要多留兵马,而天气渐渐炎热起来,眼见马邑的刘武周蠢蠢欲动,此人倒算是个豪杰,麾下还有不少突厥骑兵,与这个人交一交手,可比打河东这死老虎有趣的多。
想到这里,李元霸精神一振,向着李道玄一笑,道:“太原不足为王霸之基?我却不信,我偏要用它力克河北群雄,让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