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元霸冲杀至今,也是见多了当时百姓的苦难,想到未来十余年内战乱不息,百姓流离失所,一直要到贞观中后期,天下才恢复原气。
而最苦难的,当属河北与山东等地的百姓,军阀豪杰混战,加上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在此争功,耕地一般把河北大地祸害了个遍,既然李渊此时要让他主政晋阳,那么自然要为河北等地的百姓多做些事才对。
况且,他对内战厮杀兴趣不大,就让李世民跟着李渊到陇右和洛阳那里建功立业吧,至于太原与河东、河北诸地,就且让他李元霸来施展手脚,而用兵之前,首当安抚百姓,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班底后,改善民生,积蓄力量。
太原与河东这里,出产的物资很多,商业因为靠近边关,也很发达。所以豪门和大世家很多,他们兼并土地,使得不少百姓无地可耕,却又转头说太原这里粮食生产不够,还要从别郡去购买,然后再挤牙膏似的挤点出来,去恩赏给百姓勉强活命。
其实以李元霸这两年来的观察,这个时代地广人稀,只要主政的人能够真正做点事情,以太原附近的数郡之地,完全能够物产富饶,丰衣足食。
得到了百姓支持,自然可以慢慢再建立一支强大的府兵步卒军队,用来配合骑兵,或是守境安民。
而他的骑兵,可以利用战力强悍和机动力高的特点,慢慢的打击附近的敌人与流寇,多占地盘,发展壮大。
只是这一切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其间千辛万苦,殊死搏杀不知要经历多少,就是眼前帐中诸人,虽然已经位列大将之选,数年之后,是否还能一起在军前帐中说笑谈天,尚属未知之数,所以他才有所一揖,而众人虽然不解,其中含意,他也却是不想告之了。
这一次帐中议事之后,过得数日,城中突现谣言,道是晋阳城里有高官大将与突厥暗中勾结,引得突厥大举来犯。
王威与高君雅虽知谣言来的诡异,不是好事,却一心想着在祭祀大典上将李渊擒杀,所以只得隐忍不发,也不敢乱发一言,唯恐这股邪火引到自己身上。
只是他们拼命忍耐,李渊却是不肯将他们放过,略施一计,将两人骗到府中,只说议突厥来犯之事,待两人带着护卫到得府中,李渊一声令下,李府甲士一拥而上,将此二人擒下,李渊怒斥二人勾结突厥,将两人押往闹市行刑。
王威与高君雅两人意欲辩冤,却被人用绳子捆住了脖子,一声也发不出,到得闹市之中,唐公府负责监斩的史大奈将两人罪行公示,引得城中百姓大怒,一起唾骂。
接着一刀两断,将两个倒霉鬼斩于刀下。
斩了两人之后不久,果然传来突厥部落与刘武周两相勾结来犯的消息,唐公大怒,引兵亲上边界,刘武周的北方边境尚不安宁,此次配合突厥人来犯也很不情愿,虚情假意的与唐公交战几场,便即败退,返回马邑不提。
待到大业十三年五月底,隐忍了数年之久的李家终于正式宣布起兵,举起义旗,宣示天子罪孽,决定募集豪杰壮士,起兵西向。
李府其举,等于是在往苟延残喘的大隋王朝的脖子上套上了最后一根绞索。要知道李府世代公卿,根深蒂固,势力之庞大常人难以想象,况且李渊又是杨广的亲表兄弟,连至亲也是公开反叛天子,当今天下事之不可为,显然已经令忠心隋朝的人彻底绝望。
由于事先布置得法,李渊一宣布起兵,立刻就有大批豪杰壮士前来投效,到得大业十三年的七月时,李府募集兵马已经有六万余人。
同时,李建成自河东返回,其余的李家亲族也有不少赶到,不曾赶到的,便暂时在乡间躲避。
大隋西京留守乃是代王,不过是个少年,听得李家叛变并无办法,倒是西京中不少留守官员反应迅速,立刻关闭城门,搜捕李家在城内的亲族,捕得李渊几个庶子并远房亲戚,一起加以杀害。
消息传到晋阳,李渊顿时大怒。此时整个太原归他统治,西河郡也实际被他拿下,夏末用兵,正合其时,当即决定起兵,由西河往河东,然后兵向关中。
起兵之时,拜长子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陇西郡公,次子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加郡公,三子李元霸为太原留守,郡公。
封公拜将之后,李渊令李世民领右三军先行,自己与李建成引其余诸军在后,浩浩荡荡杀向河东郡,而同时,隋朝聚集了河东与关中附近所有的主力兵马,一起布防迎敌。
这些,却不是李元霸要操心的了,挥泪拜别李渊与诸兄弟后,回首遥望晋阳,只觉心胸中豪气顿生,这个大城与这一片土地,以后却是由他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