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霸神色黯然,却用不容质疑的语气道:“多救一个是一个,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别郡的人知道咱们这里的情形。投奔过来的,一定不要食言,粮食,衣物,房屋,耕牛和种子,土地的地契,都要一一备办清楚,就算将来要还,也要分清他们的家底,实在困难的,不还也就算了,反正官府的税收他们一样缴纳,多一个人,就多恢复一分原气!”
对他的话中含意,众人自然了解,当今天下大乱,李家一得关中就受瞩目,就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关中最为富饶,开发的最后,耕地中良田最多,水利设施完备,没有经过大的动荡,人口保持的完好无损,如此种种,再加上关中是四塞之地,易守难攻,所以李家一得关中,就成王霸帝业。
而太原附近的十几个郡,有的破败不堪,有的原本就是小郡根本没有实力,所以李元霸要想做一番事业,首先就是在得人,在这个时代,什么都是虚的,首先是要人,治下有了大量的人口,才能再起想别的,不然,一切都只是白搭。
哪怕是王君廓与魏刀儿这样的流寇,当年造反流窜时,最着紧的,还是裹挟百姓一起跟随,哪怕是老弱病残,这一切,只因为多一个人,便多一分力气!
众人在雨雪拍打中乱哄哄的应了,或者是空气太过寒冷的关系,一个个的回答声,都显的那么清脆果断。
答应之后,各人却都想到开春之后,以李家的声望,再加上李元霸传遍天下的武勇带给人的安全感,还有夏秋时的授田政策,势必会在未来一年内吸引不少流民到太原附近的几个郡来,到时候太原有原本丰富的出产,再加上晋阳宫没有搬运光的大量物资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的耗费,等过两年,重新充实了的太原等郡的实力必定大涨,到时候李元霸在李府内的地位必定大大提高,真真正正的能与世子和二公子平起平坐,李元霸的地位大大提高,也就是他麾下的文臣武将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
现下李元霸是郡公,镇北大将军,唐公已经被加九锡,封王,谁都知道,将来以唐代隋是必然的事,到时候,以李元霸的实力,必定会封王裂土,而且与大隋不同,大隋的亲王留在京师之内,并没有亲民,而大唐初立,还不能用这样的规矩自毁长城,李元霸必定还会长期留在太原经略,跟随在一个有超绝武力,看起来民政也很出色,又有封土亲民的亲王身后,鬼知道将来会不会更进一步?
怀着各种异样的心思,众人竟是不约而同,一起看向李元霸的后背。
王君廓已经是李元霸的右统军,地位比当日高了许多,与李元霸相处的时间也是很久,此时看向李元霸宽厚的背影,却只觉看之不透。
那个两年前在河东城下一声大吼,纵骑提槊,一个人在万军众中击杀三人,生擒自己的李元霸更加真实,还是现在居然也关心民政,通晓百姓疾苦,有时候还会凝神皱眉的李元霸更加有血有肉?
王君廓知道,现在民间传闻李元霸的武力已经开始荒诞失实,什么生裂活人以一敌万之类,开始还有点谱,现在已经传的根本就失去了事情的本来面目,传说中的李元霸动不动就睁眼杀人,哪像现在眼前这位,顶着漫天雨雪,居然还在忧心百姓的疾苦!
想到这里,王君廓微微一笑。
这些东西,有些是不经意间流传出去,比如李元霸一槊战五百名百练骑士一事,倒也确实属实,再加上雀鼠谷一战,更是十几万人看的分明真切。败兵和逃亡的百姓口口相传,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推波助澜,更使得李元霸无敌的名声,传遍天下。
这种事当然不是坏事,传的越广,对李元霸将来行事就越有好处。只是现在传言太过厉害,使得卢淄这样的文官想要宣扬一下李元霸爱民的形象,居然要比宣传他武勇的事迹困难十倍。
看着冻的满脸乌青的卢淄,王君廓差点笑出声来。
他正在这里乐不可支,前方雪雨弥漫处,李元霸却是沉声一喝,将手中长戟随意一挥,众人只听叮的一声,一支铁箭已经被荡了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