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具甲重骑兵发展极快,而到了隋末唐初时,中国汉人的重骑兵发展,已经到了最顶点最辉煌的时刻。
战马,全身束甲,软弱和易受伤的地方,都受到保护。
骑兵,全身披甲带盔,手持三米以上的马槊,与欧洲重骑兵一样,以战马的冲刺力,加上马槊的弹力一起冲击敌人,所不同的是马槊制作精良,并不会轻易折断。
以大隋当年何等强势的国力,也不过装备出一万多骑的具甲铁骑,其昂贵之处可见一斑。
可以想象,一万多连马带人包裹着铁甲,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冲击的壮观景象!
铁甲寒光,马槊成林!
怪不得突厥人敢犯雁门关,敢包围堂堂的汉人天子,却始终不敢去冒犯有具甲重骑把守的幽州。
李元霸想到这里,不禁热血沸腾,差点儿就要脱口而出,下令立刻再装上马甲。
只是转念一想,重甲骑兵如此强悍,为什么在隋朝之后,以大唐更加强盛的国力,并没有听说有这样一支重骑兵队伍,而唐朝之后,汉人军队中更是没有这样的骑兵配置。
在李元霸的记忆当中,唐军是以陌刀手为主战兵器的重甲步兵为主阵,陌刀如墙而进,当者粉碎,而两翼则有骑兵包抄,在步兵的突击与骑兵的夹击下,很少有能与唐军相抗衡的军队。就算是大食强盛大之时,击败两万人左右的唐军,也需得动员二十万人的大军,苦斗数日夜,还有几千唐军破围而出,敌人奈何不得。
如果重甲骑兵当真是威力大到天下无敌的地步,隋唐相承,为什么唐军竟是没有装备?
他却也并不多问,只是向苏定方道:“此等重甲骑兵,优点长处自然不必多说,如是我五百豪杰只以普通甲胄与具甲铁骑相斗,只怕得以五百敌一百,方有胜算。然而,具甲铁骑太过沉重,以我看来,必定是移动缓慢,调动困难,而且容易受困于地形。平原之上自然是铁甲骑兵称雄,而到了丘陵、或是水网密布之处,重甲骑兵则完全不能发挥所长,必定会受困于地形,定方,我说的对否?”
苏定方面露佩服之色,向着李元霸微一躬身,沉声答道:“不仅如此,一个重骑兵最少得有三匹马,用来背负装备,节省马力,还得有专人充做仆役,用来照顾战马,照管保养铁甲和马具,所以一万来人的铁甲骑兵,需得数万人去照管,还得有最少三万以上的战马来轮换。以幽州附近六郡的出产来供养这万把人,都嫌吃力,罗艺自称总管后并没有兴兵南下,不是他野心不大,实在是因为他无力再去建立一支步兵协同骑兵。光靠骑兵,是不成的。”
苏定方神色轻松,李元霸却是面色凝重,他盯着苏定方双眼,沉声问道:“若是我将来想经略河北,如何相抗罗艺这一万重甲铁骑?是步骑协同相抗,还是以重骑兵对重骑兵,定方有以教我乎?”
欢迎大家对李元霸将来的骑兵战法提出宝贵意见,是组建少量不正规的重骑兵配合大量轻骑,还是组建一支威力十足但需要大量物力还受限于地形的纯粹的重骑兵,或是干脆就建轻骑兵,以快速移动和骑射之威来对敌。
又或是步骑协同?
欢迎大家多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