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元年,这一年开始,在朝堂上,陈道和东方不败已经扫除了会威胁到他们的障碍,大权,暗地里更是牢牢被他们掌握在手中。
说到大权,第一时间想到的,就应该是军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陈道一直坚持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朱厚照登基开始前,陈道就已经筹谋着掌控自己能够掌握的军权。
而大明时期的军权,分为京军和边军。
边军方面虽然渗透起来比较难,很多年前陈道派出去的武林人士,此时靠着自己的实力和战功,再加上陈道暗中的提拔,现在很多都成为了边军的中层将领。
而京军这边就简单的很了。
京军身处京城之中,分为拱卫京城的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以及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
这二者,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绝大多数,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就可以随意剥夺或者调换军中职务,军权,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至于还有个别被一些将军勋贵牢牢把持着的军队,陈道也不是没有办法,老办法,渗透不就完了。
将军队和新军打散然后组队,然后任命自己的人为军队的中层士官,传播思想。
新一代的军队思想,被陈道贯彻了不少,而效果,也是耳目一新,事半功倍。
而原本陈道手下的陆大壮,更是被他命到禁卫军高层,统领着不少军队,也算是一个变相的对皇宫的监视吧。
除了军权之外,在朝堂上的事情,其实就更不用多讲了。
历史中,朱厚照这么不理政事,只是完善了一下内阁首辅制度,就使得大明朝正常的运转。
借鉴了一下这个制度后,陈道索性照搬来用,原本历史中的那些官员,除了少数之外,其余的还是原来的位置。
这些人嘛,虽然说有争斗有党派,但是不得不说,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谋反的心思的。
政务上,他们更是不需要皇帝就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
这种情况下,陈道要做的,就是时刻监视好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官员们就行了。
反正这些人都在中枢,锦衣卫或者东厂都已经渗透过了,一举一动,陈道不说全都知晓,但是他们若是有什么不好的谋划,那也是隐瞒不过的。
攘外必先安内,不过一年的时间,内部环境就已经被陈道整顿的差不多了。
到了这个时候,外面地方上的勋贵势力,世家势力以及地方蕃镇,就成了陈道要解决的事情了。
这个问题,刻不容缓。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在整顿吏治开始恢复大明朝的实力后,身处最中央位置,陈道和东方不败,都深切的体会到,位于整个气运的中心所能享受到的福利。
修练速度增快,悟性提高,对于先天之境理解加快,等等,都让陈道和东方不败受益匪浅。
这也让陈道明白,这大明朝的国运,还要继续提升,只有这样,陈道获取本源的速度,以及东方不败的突破,才能更如意。
本来,陈道还在考虑,要不要自己亲自动手,从江南地区开始,先清理一下大明内部的隐患,然后推动海运之类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