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这件事只能我去,算我求你了……若是我没回来你就带走路拾儿,若是学得本领,可以去长安找唐王。”老和尚打断他,十分坚定。
老和尚语气中带着一丝哀求,王鼎有些不忍,只好点头答应。
之后,老和尚提起精神,悄悄给他说了句谢谢,旁边的路拾见他们不吃饭还在咬耳朵,表情开始奇怪了。
“那个……师父,老师,你们俩,这……虽然我不反对,但是你们大庭广众之下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啊……”
老和尚反手就是一个脑瓜崩敲到路拾头上,路拾面不改色,已经习惯了。
老和尚骂道:“你这小孩子乱说话,给你说个事,为师有事要去长安处理一下,你先跟着王道长好好学本事,要是不听话,老衲回来揍你。”
听到老和尚要走,路拾急了:“师父,师父,您是要去哪儿啊,带上我吧。”
“唉,路拾儿,听话,师父把事情处理了就回来,你都这么大了,难道离开师父一会儿都做不到吗?”
路拾虽然觉得有点不对,但是还是说不上来,异界的见闻终究只是让他成熟一点,但他年纪太小了,不能理解。
“那师父,你要早点回来呀。”路拾眼巴巴的看着老和尚,老和尚强颜欢笑的点头。
一顿饭吃完后,老和尚便打了个招呼要离开了,路拾不舍的看着他,他狠下心来不去回头,直到远离路拾的视线……
老和尚要去长安,准确的说是长安的大慈恩寺。
之前他给路拾说过,自己是在一个大寺庙出的家,那里就是大慈恩寺。
在老和尚还不叫老和尚而是叫作鸿觉大师的时候,他有一个徒弟,那个徒弟现在很出名,到处都在流传他的名字。
那个人就是玄奘。
玄奘是个孤儿,后面被一个和尚带来大慈恩寺,再后面就拜了他为师,可以说,玄奘是他看着长大的。
老和尚离开寺庙云游的原因也不是佛像碎裂,虽然佛像裂了,但是和他无关,他也不至于离开大慈恩寺,这理由只是他用来应付其他的人。
他是玄奘的师父,他从小看着玄奘长大,所以当“玄奘”取经归来了,他在远方看着他,也知道他不是自己的徒弟玄奘。
自己的徒弟玄奘不想做佛,也不会做佛,他说成为佛陀要六根清净,但是自己心系天下,除非能渡天下人,不然自己是不会成为佛陀的。
他还记得当时只是个青年的玄奘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发着光,很亮眼。
鸿觉大师走了,他知道回来的既然不是自己的徒弟,那应该就是神佛们弄出来的旃檀功德佛了。
为什么要弄个旃檀功德佛来自欺欺人呢?老和尚不懂,只是他对佛已经死心了。
若是自己的徒弟没回来那么无所谓,不过就是一死,为了理想而死是光荣的。
可是他都死了,这些神佛们还要用他的名号来欺骗世人。
不杀生、不偷盗、不纵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着香华、不坐卧高广大床还有不非时食,此乃佛门八戒。
可唐唐佛门八戒既然连佛陀都不守,连佛陀都犯妄语之戒,他又何必去守?
不如随心!
本来以为出来后是不会再回去了,可是没想到这都过了多么多年了,他……不对,应该是祂。
祂居然又回来了,他想回去再看看用着自己徒弟皮囊的佛陀,他想去质问一下这些佛陀,自己的徒弟呢!
可能有人会觉得他傻,是,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挺傻的,可谁又能来给自己的徒儿讨回公道?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徒儿的事,要是连自己这个师傅都不去了,还有谁会去?
若是路拾儿没人照顾说不得自己就舍不得去了,自己肯定是不能带路拾儿一起去的,这是送死,反正自己活够了,老和尚一个死了也罢。
但是路拾儿还小,他的人生还长,不过好在碰到了高人王鼎道长,他愿意教路拾儿本事,将路拾儿交给他,自己很放心。
“玄奘傻徒弟,为师来这就来给你讨公道了。”老和尚喃喃自语一生,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
他身无长物,唯有一腔早已冰冷但又重新开始热起来的鲜血。
他老了,但是身躯并不佝偻,大步踏出如同一个壮士,即使前方是万丈深渊,他也能毫不犹豫的跳下去。
这路很长,师傅老了,靠自己走要走好几个月,所以啊,玄奘你再等等师傅,再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