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君子,我知道!”
最后那人笑道:“整个陶邑,有一百四十六家商会。”
有人看着这人,不知是真是假。
“说得如此肯定,谁知道真假。”
“装模作样!”
有人阴阳怪气。
田单倒是在回忆,他隐约记得方关提供的资料,是一百四十七家。
“这位据我所知,整个陶邑有一百四十七家商会。”
田单没有犹豫,直接问道。
“这位君子,你有所不知,昨天,魏国李氏商会已经撤出陶邑了。李氏商会在大梁的老家主病故,两个儿子正在闹,将外围的所有势力全部招回去内斗了,我估计再有十年,李氏也没机会来到陶邑了。所以我认为这家已经不算了。”
田单想起昨天看的一份资料,似乎确实如这人说得一般无二。
“阁下消息果然灵通,就是你了,其余诸位都散去吧。”
待其余路人散尽,田单就看向此人,此人衣着破旧,但是相貌英挺,颇为儒雅。
“阁下,敢问如何称呼!”
“在下乐正宣。”
乐正宣回道。
“乐正宣。听名字,阁下应是士人,怎会落到如此地步?”
田单听到这个名字,知道此人怕不是普通国人,尤其是他的姓,乐正。
乐正这两个字,是学官的名字,这人以学官官职为名,只怕不是普通人物。
“君子见识不凡,在下鲁国士人,因为家贫,所以来陶邑赚取钱财,不过君子放心,我在陶邑已经快十年,对陶邑熟悉得很,公子无论要去哪,我都能引路。”
乐正宣说的很简单,但是说到鲁国,就让田单隐隐有些猜想。
这人应该就是那位,未来可与荀况一较高下,的儒门天骄的父兄之辈。
“敢问阁下,是否认识一名叫乐正克的少年?”
田单直接问道,这个问题并不是什么让人为难的问题。
田单也无需顾忌。
现在的乐正克,还不是未来的儒家宗师,儒门八派之一的开山巨头。
儒分八派,乐正氏之儒也是儒门正统之一。
不过此人现在还年幼,虽然开始扬名,但是才和当年的鲁仲连一样。
有机会,一定要把此人收入麾下。
“阁下怎知我仲弟之名?”
乐正宣惊疑道。
“阁下莫慌。我是齐国人士,在稷下学宫听人说起过你仲弟的名号。”
田单安慰道。
乐正宣颇为惊喜。
“想不到我仲弟,也开始名扬一方了。”
“那是,我听说,你仲弟虽然年幼,但是孟子大圣对他寄予厚望,称他是能传春秋之人。”
乐正宣听田单这么说,更是欢喜。
一番交谈之后,才说起正事。
“君子要找张安平?”
乐正宣问道。
“正是,可有难度。”
田单问,他见乐正宣似乎有什么话,难以启齿。
“难度倒是没有难度,只是君子你可要小心张安平此人。”
“这是什么意思?我听人说张安平是有大侠之名的豪杰,难道他还能害我不成。”
田单有些诧异。
张安平的名声流传得很广,在齐国他就听过此人名号,是继聂政之后的又一位大侠级人物,现在听乐正宣的口气,似乎此人有什么不妥
“那倒是不会,张安平的大侠之名是一点点积攒起来的,是整个陶邑这几十年来,最有豪杰气的人物,名动天下,仗义轻财,非同凡响。”
“只是这张安平最近有麻烦上身,只怕我们就这么前去,见不到他人。”
乐正宣说着,脸上带着一丝无奈。
“你是引路人,我相信你的能耐,有什么办法让我们见到张安平。”
田单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