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月余,身材修长的炎蛇,面容枯黄,身体如同缩水了一般,瘦的皮包骨头。
可是炎蛇的一双眼睛,却愈发的明亮,望向洞外漆黑的夜空,如同要刺破这苍穹一般。
拥有这种眼神的人,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那种无所畏惧有着坚定目标的人。
另一种,则是刚进传销圈子天天做着发财梦的人。
秦悲歌此时的形象模样,倒也不比炎蛇好到哪里去,衣衫褴褛,浑身上下,也散发出是十分奇怪的味道,半长不短的头发,也都打了结弄的和脏辫似的,就差穿俩耳环了。
见到炎蛇此时的模样,秦悲歌,露出了一抹忧愁。
之前炎蛇的双眼,很邪,对视一会后,心智不坚的人就会没来由的感到一阵恐慌。
炎蛇的身上也有很重的煞气,似乎与生俱来就带着一股子生人勿进的气质。
可是如今,秦悲歌从炎蛇的双眼之中看不到那种凌然的邪气,也感受不到那股子如同实质的煞气。
如同换了个人一般,秦悲歌坐在炎蛇不远处,能感受到后者身上一股若有似无的浩然正气,双眼之中,也满是坚毅。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戒律堂的首座,每日正午时分亲自过来,为炎蛇吟唱道十三歌,日复一日。
道十三歌,也叫出鞘曲,分三段,黎明、佛晓、破晓。
道十三歌第一段,有词,无曲,第二段有曲无词。
第三段,则是一套内外门十二大弟子闭着眼睛都能够耍出来的剑术,每一招每一式,都代表着一个故事,一个炎黄峰弟子的故事,不被外人所知,但是却动人心魄的故事。
第一段黎明,有词,无曲,如同一段独白,带着一些狂乱,低沉和无序的味道,令人感到十分低迷和沉重。
第二段佛晓,无词,有曲,这一首曲子,琵琶、古筝、七弦琴、笛子等,都可以演奏,让人听了后会缺少一些狂躁和迷茫,而多了一份神秘的向往。
当第三段,也就是破晓这套剑术耍起来的时候,每一招每一式,都如同破晓前刺破黑暗出现的第一缕晨光,给人以直接和真实的感受。
每当木剑舞动时,秦悲歌也好,炎蛇也罢,都会通过固定的招式想起炎黄峰的先辈,想起他们那可歌可泣的事迹。
第一式剑南来,说的是炎黄峰第七任掌门人符不归,一人,一剑,破一城。
第二式鬼恶,说的是五胡乱华时,一名炎黄峰外门弟子,以身为牢,困四魂锁九鬼,整整二十一日,自食其肉,自饮其血,最终,与四魂九鬼同归于尽魂飞魄散。
第三式紫气渊,隋末乱世,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尘烟,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易子而食,距炎黄峰山门百里余外,大旱与地龙双双降临,千里之内,罕无生机,外门两位长老携内门六大弟子布下大阵,生生扭乾坤改五行,阵法成,天降雨,地生草,地龙消,而这炎黄峰八人,则以身祭阵被抽干了阳气,虽活着,却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行不动,与尸无异埋入墓穴之中被法器镇压。
第四式。。。第五式。。。第六式。。。,每一招,每一式,都有一段可歌可泣动人心弦的故事。
一招一式,都记载着炎黄峰的先辈们,也传承着他们的精神。
道十三歌,不是道家歌,更不是玄门曲,也没有任何其他的作用,可是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道十三歌第三段,是一套剑法,也是每个入门弟子必修的剑法。
学着剑法,想着先辈们的事迹,可以说每个年少的入门弟子都会刺激的热血沸腾。
炎黄峰告诉他们,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守护神,行的是正义之事,寻的是天地之道,守的是无上的道心。
虽然戒律堂首座长老舞的这套剑法与其他弟子所学没有差别,可是加上道十三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就足以摄人心魄了。
换了普通人,就是看个热闹,可是对秦悲歌和炎蛇这种弟子,影响却十分严重。
至少,炎蛇就从开会的抵触变成了迷茫,又从迷茫变成了困惑和不解,直到现在,再次以为成为一名炎黄峰弟子为荣为傲。
秦悲歌太熟悉这种感觉了,那种愿意赴死的无畏。
只是如今,秦悲歌却想的更多。
我为他人而死,何人为我而死?
我为不知我的人而死,知我的人,却为我神伤。
这个世界上,哪里还有比这更不公平的事情了?
难道他秦悲歌,或者炎黄峰所有弟子,都应该斩情断念吗?
一个没情没念的人,何以称之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