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人类在太空方面的探索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一个巅峰。
广袤无垠的太空空间与数之不尽的星辰大海为人类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资源,人类的文明进程也因此得到更高速的发展。
唯有一样。
人类发现,哪怕他们已经走进了太空,他们也没能找到智慧足以与人类相媲美的智慧生物,能够与人类交流的‘同类’。
一个又一个星域星系星体的探索,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其中并不是没有发现有生命的星球,可那些生物的智慧也不过仅仅能称得上‘野兽’而已,就连‘文明’的痕迹都无处可寻。
同样的,既然文明都没有诞生,更不用说寻找到传说中人类臆想的更高维度的存在——神明的存在了。
人类从没有像那一刻一样觉得自己的独一无二与得天独厚,在这个宇宙中,他们既是特殊的,同样也是孤独的。
心灰意冷的近代人开始将找到新的智慧生物的目光转向自己那强大的、天赐一般的创造力。
如果自己真的是特殊的,没有真正的神,那么他们就作为‘神’来创造新的、与自己相似的物种吧……疯狂的科研人员们如是想到。
可是那个时代的联邦,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注重人类个体的独立性,非法的生物改造更是跟谋杀一样的重罪。
而新联邦的天网技术则让现实世界的犯罪完全不可能逃脱律法的制裁。
所以,以数字信息为载体的网络世界,则成了疯狂的科研人员们的重点研究对象。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乃至公司财团将研究的重心向网络世界转移,以期望研发出能够跟人类本身相媲美的‘人工智慧’。
但是
无一例外,几乎踏足这个领域的所有人都失败了。
人工智能就只是人工智能。
无论人们怎样努力,也只是造出一些‘看似’完美的残次品而已,恍若真人的人工智能可以依靠提前输入的指令欢笑、悲伤、撒娇,与正常的人类无障碍交流。
甚至这些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的算法支撑下,能够与普通人谈天说地,思人类所思,想人类所想,安慰、照顾人……几乎能做到人类能做到的任何事情。
但他们还是失败了。
最重要问题的是,人工智能不会犯错,也无法创新。
他们甚至不能称之为生物,只是一串没有灵魂的代码和数字罢了,没有灵魂,不能称之为人,甚至不被联邦的法律保护和认同。
而偶尔产生的错误的代码也往往只会导致程序的紊乱,没有任何奇迹的发生。
如同古代名画《创造亚当》中,耶和华伸出的点醒灵性的手指。
就当科研人员都要陷入绝望的时候,一个算法的出现又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并引起了联邦的高度重视——诺艾格泽希特算法,同样可称之为诺特算法,一个似乎本就不应该存在的算法。
与研究员们所料想的不同,依靠这个算法,依旧不能制作出新的智慧生命。
但依照这个算法,却让他们观测到了新的宇宙,或者说是一个新的维度。
刚开始,科学家们还以为这是哪个游戏厂商新开发的‘开放式’游戏,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可经过联邦的认证和相互的交流、进一步观测的结果,他们发现,这真的是一个全新的、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世界。
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甚至每一个粒子都独一无二,甚至同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都有着明显差异的全新的世界。
世界上的研究员们都因为新世界的发现而陷入了狂热当中,并在统一联邦的调度下进行着秘密的研究。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异面维度的消息也在联邦的刻意淡化和时间的流逝里,消失在普通人的视野当中。
针对异域维度的研究不断进行,世界的科技也在同异域维度的对比中急速跃进,而在异域维度中每种物质和现实物质的数据对比,则都能切实地丰富联邦的科技底蕴。
哪怕是异域维度中一粒微不起眼尘埃,在现代的手段下,也能观测分析出一系列的珍贵数据,为现实的研究提供验证猜想。
但对异域维度的探索很快遇到了瓶颈,毕竟只是观测,一些猜想根本无法验证。
再加上研究者们也已经厌倦了这种仿佛隔了一层厚厚的毛玻璃一样的观测方式,他们也因此开始寻找新的观测以及探索的手段。
因为本质上,新维度的发现是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中实现的,所以新的研究方向的重心则理所当然地开始向虚拟网络的层面转移。
经过无数次的试错和实验,研究人员们才意识到他们很难以信息态的网络途径影响和干预到那片维度的物质层面。
单纯的数据传输也在由信息态转化为物质的层面上屡屡受挫。
研究员们对此一筹莫展,但在人类将意识转移到虚拟世界的这一过程当中,他们却有了新的发现。
那就是灵魂的存在。
灵魂,这种唯心的东西,却是坚实的存在着的,研究人员们发现,人类在将自己的思维意识完全投射到虚拟网络中时,他们的意识居然大多数都能够突破数字的枷锁与极限,完好无缺地保留下来。
成为一个活在网络当中,能够犯错和创新的人类,而不是如同那些人工智能一样,只有一串数字和编码组成的‘死物’。
而思维上传网络的技术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完善,甚至达到了民用化的程度。
藉由这种意识上传的技术和聘请诸多志愿者,研究员们也对异域维度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尝试。
如同上传到虚拟网络上面的人类意识体并不能有太多的备份,而且多余的记忆信息也要定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