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立即在心中惊讶地想道:“莫非,他真的要出口成章?”
于是,在众人惊愕的目光注视下,王安缓缓吟道: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此诗一出,满堂寂静,鸦雀无声。众人惊愕地想道:“此为何诗?这种体裁,怎么从未见过?但仔细想来,确实是好诗。”
片刻后,王兴双掌轻拍,率先高声说道:“新迁王兄,果然文采斐然!”
见此,众人纷纷鼓掌,一齐高声赞叹道:“果然是好诗!此诗之意境高远、视野豁达、恢弘大气、波澜壮阔,非我等之人所能达也!”
王安见此,微微一笑,却是并未说话。
满座中,有一人忽然问道:“新迁王殿下此诗,确实是好诗。只是此诗的体裁,从未听闻。此诗何意?不知殿下,可否给我等答疑解惑?”
王安听到此话之后,缓缓说道:“此诗之体裁,乃是我自创。至于此诗之意,是我方才观秦楼周围景色,忽然想到,此前我在荆州南郡时的经历,有感而发。仓促之间,得诗一首,不足之处,还请诸位见谅。”
众人惊愕不已,心中想道:“还真的是脱口而出、出口成章?!”
王兴见此,心有不悦,但没有表露出来,而是说道:“诸位请继续。”
于是,众人纷纷享用食物。但诗会的气氛,并未低落,而是始终高涨。
片刻后,又有人忽然高声说道:“今日诸位齐至秦楼,参加诗会。秦楼如此宏伟,何不作诗歌颂一番?”
于是,众人纷纷附和道:“甚好。甚好。”
而后,有一人被众人推举,站起身来,拿起帛纸,高声吟诵起自己的诗作。
之后,众人纷纷看向王安,齐声说道:“有请新迁王殿下,呈现大作!”
于是,王安并不推辞,站起身来,脱口而出,高声吟道: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此诗一出,惊得众人沉默半晌,秦楼内一片寂静。片刻后,众人才猛然惊觉,一齐高声赞叹道:“此诗气势磅礴,壮哉,美哉!实乃皇家气概!”
王兴听到此话之后,甚是不悦,轻咳了几声。众人听见他的轻咳之后,顿时闭口不言,再次陷入了沉默。
随后,王兴高声说道:“诸位还请继续饮酒、继续作诗。”
又过了片刻后,有一人高声说道:“所谓诗会,无诗不成会,无酒不成诗。不妨诸位,以酒为题,作诗吟诵,以助酒兴。”
于是,众人纷纷附和道:“甚好。”随后,众人都开始奋笔疾书。
王安放眼望去,在座众人,有人提笔却是一字未落,有人端着酒杯摇头晃脑,还有人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甚至还有人悄悄地翻开了带来的小抄。
但是,王安坐于秦楼中,却是与众不同。
王安仍然坐于座席之上,却是一手端着酒杯,一手拿着果子,缓缓享用。他的神情悠然自得、好不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