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王安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新迁王府。他万念俱灰,茶饭不思,而王吉等人,一直在劝说他保重身体。洛天音见此,也终于明白了,原来王安心中是极度悲伤的。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王安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
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又发生了一些大事。
地皇二年,四月初八。
王安听闻,魏成郡大尹李焉,因与卜者王况谋划造反之事,被皇帝王莽下令,就地逮捕,而后处死了。与他一同谋反之人,都被处死了。
与此同时,卜者王况的预言与谶书内容,传到了都城常安,甚至传遍了大街小巷。虽然皇帝王莽想制止民众传播这种言论,但悠悠众口难堵。
王况的预言是这样的:“新朝开国以来,田地和奴婢不准买卖,几次改变货币,频繁地征调民间的人力和物资,烦扰军队。四方外族纷纷入侵,百姓怨恨,盗贼纷纷起事。因此,汉朝定会复兴。您姓李,李和征读音相近,征声属火,应当成为汉朝的辅佐。”
而他的谶书内容是这样的:“文帝发怒了,在冥间督促军队,北方通告匈奴,南方通告越人。江中的刘信,结成仇敌,报复冤仇,要恢复和继承祖宗的事业,四年将会出兵。江湖上有大盗,自称为樊王,千万人成群结队,不接受赦免的命令,要动摇长安和洛阳。十一年进攻,太白星发出光辉,岁星进入东井宿,他的号令应当推行。”
王莽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龙颜大怒,给他们二人与此次一同谋反之人,定了死罪。随后,他立即令人前往魏成郡,就地逮捕了李焉、王况与他们的同党。这些人,尽数被处死了。
之后的某一日,皇帝王莽忽然想起了,之前自己给王安定下的三月之期。
地皇元年的八月,王莽曾对王安下令,令王安三月之后,与王匡(王莽的儿子)、王兴(王莽的儿子),一同到王路堂。也就是说,地皇元年的十一月,皇帝王莽要在他们三人之中,决定太子人选。
但之后,因为王安主动向皇帝王莽请求,要去荆州,因此,王莽就派遣他去了荆州南郡。于是,本应在地皇元年十一月发生的事,并未发生。
而之后,地皇二年正月,虽然王安回到了都城常安,但却是因皇后薨逝,前来奔丧的。因此,王莽也是心烦意乱,从而并未在那时决定太子人选。
再之后,王安去了凉州赈灾,又去了荆州参战......因此,王莽想决定太子人选的事,一直被搁置了。
需要提到的是,如今,王安是皇帝王莽唯一的嫡子。王莽的另两个儿子,王匡与王兴,并不是嫡出,而是庶出。因此,王莽对于王安,还是较为重视的。王安不在都城常安之时,他也就没有决定太子人选。虽然,王莽心中,对于王安还是不太看好。
皇帝王莽想起这件事之时,王安正好在都城常安,且时间较为合适。于是,王莽做出了初步的决定。
地皇二年,四月十五。
王莽忽然下旨,召王安,即刻入宫。
王安顿时感觉,可能有大事要发生了!
“难道,皇帝老子王莽,要给我降罪?不可能吧,这段时间,我一直待在自己的新迁王府中啊。又或许是,他要派遣我去何地?希望是荆州南郡,在那边我还有许多事未完成呢。”王安在心中迅速地想道,“可惜,去荆州南郡恐怕不太可能了。否则,怎会过了半月之久,皇帝王莽还未下旨令我前往荆州南郡?”
但是他来不及多想,只能心情忐忑地乘坐马车,来到了某道皇宫偏门前。
王安下了马车,进入这道皇宫偏门之后,立即急匆匆地向着王路堂赶去。